0  294655  294663  294669  294673  294679  294681  294685  294691  294693  294699  294705  294709  294711  294715  294721  294723  294729  294733  294735  294739  294741  294745  294747  294749  294750  294751  294753  294754  294755  294757  294759  294763  294765  294769  294771  294775  294781  294783  294789  294793  294795  294799  294805  294811  294813  294819  294823  294825  294831  294835  294841  294849  447090 

★雅典:梭伦改革★

试题详情

历史作用:

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  政治体制。

⑵军事上: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_____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  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 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

 
变法前
变法后

 

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
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
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
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生活上
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

 

性质
落后的奴隶社会
新兴的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课时7-9

知识与能力: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认识改革措施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讨论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②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③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④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⑤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

特点:①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②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影响: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②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③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试题详情

第一阶段:公元前356年;第二阶段:公元前350年。

措施
内容

 

政治方面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__: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
__: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①制定 级军功爵制;
 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

 

废分封,行县制
 为地方行政单位。
②县设令、丞、尉,由 任免。

 

经济方面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①收粮多、织布帛多者,   
②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的,罚作官奴;
③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百姓来秦垦荒。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井田制度,实行  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颁布标准度量衡器
社会风俗方面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试题详情

3、目的:实现  

试题详情

2、中心:    

试题详情

1、人物:秦孝公,商鞅。

试题详情

2、主观条件:

⑴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

___:发布“求贤令”,吸引有识之士。

⑵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①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

②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他的主张得到秦孝公赏识。

③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试题详情

1、客观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⑴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⑵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  变法。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

试题详情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时4--6

试题详情

3、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⑴表现:    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⑵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 次思想解放高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