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4709  294717  294723  294727  294733  294735  294739  294745  294747  294753  294759  294763  294765  294769  294775  294777  294783  294787  294789  294793  294795  294799  294801  294803  294804  294805  294807  294808  294809  294811  294813  294817  294819  294823  294825  294829  294835  294837  294843  294847  294849  294853  294859  294865  294867  294873  294877  294879  294885  294889  294895  294903  447090 

3.已知

试题详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4  据图挖掘  教材中有些插图隐含了一些不易发现的知识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深入挖掘才能得到。如观察消化系统模式图中的消化腺时,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图中有哪几种消化腺?其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分泌何种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和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哪几种?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如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进行挖掘,可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如何转化的?与蛋白质的合、运输、加工与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DNA的载体有哪些?ATP、CO2、H2O的合成部位有哪些?双层膜、单层膜及无膜细胞器有哪些?这种据图挖掘,能把教材的知识要点、难点集中在图上,学生通过训练后印象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     绘图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培养呢?可以采用练习法。如讲完“根尖的结构”后,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上注明各部分名称,画图时可参看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同时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图,绘完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评价:看该同学是否绘出了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各结构的位置与其比例是否恰当?各结构的细胞特点绘制是否正确?又如在讲完“叶的结构”后,要求学生绘出叶的横切面结构图等等。通过绘图练习,考察学生对插图观察是否仔细,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与审美能力。 

4参考文献

1程祖建.巧妙处理课本图像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生物学教学,2002(7).

2郭建云.加强高中教材插图教学.生物学教学,1999(2).

3李春林.提高学生生物学识图能力的方法.生物学教学,1999(2).

4翟万根.生物学教材的插图教学两探.生物学教学,1999(11).

试题详情

2.3  据图拓展  特别是在复习时,通过据图拓展,引导学生增加某些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载负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在高中生物池塘生态系统简图中,除了引导学生搞清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外,还可据图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图中有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此池塘生态系统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如果水体含N、P矿质元素过多,水体富营养化,会出现什么现象?像这样教学中以图为中心,向各个角度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2  局部和整体的联想   如讲“生物的排泄”一章时,肾单位的结构是该章令学生感觉非常抽象和头痛的知识点,在讲肾单位结构时,先让学生围绕肾单位形成尿液这一结论进行思考:尿液中生命活动废物和人体内多余物质只能由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至肾脏,要求学生装注意肾脏中的血管与人体之间的联系,进行局部与整体的联想,而要肾脏把这些物质清除出血液的前提是肾脏中必须要含有大量可以让物质出入毛细血管,在此基础上,学生容易把为数众多的毛细血管和颜色较深的皮质对号入座,引出肾小球的概念。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与肾小球相连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让学生分析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的原因:肾小球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离开了肾小球。显然这些物质还不是排出尿液,它们被收集并进一步加工处理,引出肾小囊概念,肾小囊收集的营养、废物混杂的液体,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一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内,肾小管中剩下的的物质最终形成尿液。学生通过这样的层层思维和联想,对尿的形成就好理解了。又如在观察小肠绒毛示意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局部与整体的联想,让学生联想到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淋巴循环模式图,再注意小肠绒毛内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那么就就容易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容易理解血液运输养料的功能。实践证明,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局部与整体的联想,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试题详情

2.1  结构联想功能   如讲“关节”时,引导学生边观察关节模式图,边思考关节为什么既灵活又牢固?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了解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推导出其功能。一是关节囊坚韧,联想到:牢固连结,(还能分泌滑液)。二是关节腔有滑液,联想到:减少磨擦。三是关节面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联想到:减少磨擦,缓冲震动,与灵活性有关。又如讲“小肠”时,让学生根据小肠壁的结构,联想其功能,一是小肠肌肉层发达,联想到:有利于蠕动,跟物理性消化有关。二是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联想到:跟化学性消化有关。三是小肠长度长,小肠表面有环形皱襞绒毛、微绒毛,联想到:增大了消化面积。四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联想到: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教材中有许多结构图,如初一年级上册中有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叶芽的结构示意图、桃花的结构示意图等,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利用结构图分析,由结构联想想功能,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试题详情

1.2.4     添加图注  有些插图没有图注,如何帮助识别此类图?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添加图注,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可在对应位置上注“感受器(膑骨下缘)”、“效应器(股四头肌)”。在大脑皮层各种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中,可注上“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又如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旁,标出细胞壁、原生质层等结构名称。

2 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在观察插图时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问题一旦提出后,会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思维与想象能力呢?

试题详情

1.2.3  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有关联的图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如通过比较教材中的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学生就易掌握各自的特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又如通过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就能找出动物有丝分裂与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通过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与鸟类的心脏示意图,学生就易掌握各类动物心脏的特征。

试题详情

1.2.2  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些学生考试时把反射弧模式图中的结构名称常常填错,把传入神经纤维写成传出神经纤维,把传出神经纤维写成传入神经纤维,把效应器写成感受器,把感受器写成效应器。实际上是学生没有抓住图中结构的主要特征。我们可指导学生抓住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神经节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前角这一知识点,把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区分开来,感受器与效应器也就好区分了。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一些学生对线粒体与叶绿体分辨不清,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住二者的形态、结构上的差异进行辨认,线粒体是椭球形,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是椭球或球形,内膜不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把叶绿体与线粒体识别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