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4950  294958  294964  294968  294974  294976  294980  294986  294988  294994  295000  295004  295006  295010  295016  295018  295024  295028  295030  295034  295036  295040  295042  295044  295045  295046  295048  295049  295050  295052  295054  295058  295060  295064  295066  295070  295076  295078  295084  295088  295090  295094  295100  295106  295108  295114  295118  295120  295126  295130  295136  295144  447090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试题详情

1.加点词解释

 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这样,我们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法关系来判断,比如,这个词处于动词位置,而题中译出来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解释就很可能是错误的。另外,复音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一样,一般情况下,这种解释就是错误的。如“今齐地方千里”,如把“地方”解释为“与中央相对”或“部位”,那就错了。因为在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其实“地方”是两个词,“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试题详情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  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在平时的文言复习中,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所做过的习题进行复习,效果也是很好的。

巧解高考文言文6种题型

 考生在拿到文言题时,不应先看原文,而应先看题干和题支。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题支中能够提供给我们有时候读原文读不懂的东西,也就是说它能够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6种:

试题详情

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  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试题详情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  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试题详情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  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试题详情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

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试题详情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试题详情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误:了解  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试题详情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  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