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B(①体现张禹的清廉;⑥说明张禹深受皇上恩宠)
8.D(A表转折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B代词,“他”/助词;C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D都是副词,“于是”)
11、(1)陈平虽然聪明,又怎能离间没有疑忌的君主呢?(3分)
(2)不采纳他的意见,却杀掉他所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必定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3分)
(3)替范增出谋的人,都说能除掉羽的,就除掉,不能除掉的,就应离开他,不果断怎么能是大丈夫?(4分)
译文:
汉王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了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同汉王有勾结,逐步削弱了范增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事大体己定,君王你自己去办吧,请将这把老骨头赏我回乡里去吧。”范增回去,没走到彭城,恶疮发作而死。
苏轼说:范增离开是好事。如果不走,项羽必然杀他,只恨他不早一点走呢。那么范增因为什么事离开呢?范增劝项羽杀沛公(刘邦),项羽不听,最终因此失掉了天下,到那个时候才离开吗?答:不对。范增想杀沛公,是做臣子的本分;项羽不杀沛公,还有君王的度量。范增为什么因为这事离开呢?《易经》上说:“知道事物变化的微迹,大概算是神明吧!”《诗经》上说:“看那下雪,先像结的是细小的雪珠。”范增离开,应当早在项羽杀害卿子冠军的时候啊。
陈涉得到百姓拥护,是因为假托了项燕、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是因为他杀了义帝;而立义帝,范增是主谋。义帝的存亡,难道只是楚国的盛衰?也是范增跟他同一祸福呀。没有义帝死了而范增能长期活着的。项羽杀卿子冠军,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原因。难道一定要等陈平来离间吗?物体必定是先腐败,然后才有虫生出来。人必定是先有疑心,然后才有谗言进入。陈平虽然聪明,又怎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评议义帝为天下的贤君。单派沛公进入关中,不派项羽;从众人中赏识卿子冠军,提升为上将。不贤明能做到这样吗?项羽假托义帝的命令杀了卿子冠军,义帝一定不能忍受。不是项羽杀死义帝,就是义帝杀死项羽。这是不等聪明人指点就知道的。范增起初劝项梁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中途项羽杀了他,并非范增的本意;那岂止不是他本意,还定会尽力谏争,不听项羽的。不信他的话而杀掉他所立的君主,项羽怀疑范增,定是从此开始了。当项羽杀卿子冠军时,范增跟项羽并肩服事于义帝,君臣的区分还没确定。为范增设想,如果当时有力量杀项羽,就杀掉,不能就离开他,岂不是坚毅的大丈夫吗?范增年已七十,合得来,就留下,不合就离开。不在这时弄明离与留的利害分别,而想靠项羽成就功名,浅陋啊!
虽然这样,但范增,是高帝刘邦所畏怕的。范增不离开,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啊!
评点:
楚汉战争时,刘邦的谋士陈平施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谋臣范增的关系,使得范增离开项羽。本文就是对这件史事展开的一篇评论。文章以范增为例,论证封建士大夫应掌握处世原则和进退时机。虽见解新颖,但多有臆测。
就文章写作而言,作者先简述范增离开项羽的事实经过;接着就在赞同范增应该离开的基础上,进而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然后就义帝、范增、卿子冠军三人的关系,推论项羽杀义帝是疑心范增的根源;最后批评范增没有适时退身。这种论述有事实,有设想;有正写,有反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多方论证,起伏跌宕;加之语言的简明畅达,使其文章逻辑性和论辩性很强。
8、A , 9、B , 10、C。
11、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3分)
译文: 。
(2)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3分)
译文: 。
(3)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4分)
译文: 。
附答案:
9.(9分)(1)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高”“处”各1分,整句1分)
(2)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恨…‘累”各1 分,整句1分)
(3)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不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所以”1分,“多不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式1分,整句1分)
[解题探究] (1)此句中的“高”是活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认为高尚”之意;“处”可解释为“占据”.,
(2)此句中“恨”是个古今异义词,主要表现在程度上,现代汉语中是“怨恨”,文言文中是“遗憾”;“累”可解释为“牵累、连累”;“愧”是活用的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感到差愧”讲。 (3)此句中的“所以”是个多义词。常用的义项有两个:“……的原因”和“用来……”,这里使用的是第一个义项;“于”是个用介词,通常后跟名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放在动词“见”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宋忠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定在卜者、医师的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朝中士大夫,对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就同车到集镇去,在卜筮摊馆聚集的地方游览。司马季主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谈论天地的规律。日月的运行,阴阳吉凶的根源。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言辞,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先生这样的人)。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士大夫好像是有道德学术的人,现在为什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所认为的高尚的人是谁?现在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的人呢?”
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如今先生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故作庄严地用夸大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来骗人钱财,贪求酬谢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不熙。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却不能解释清楚。由此看来,能识别贤与不贤的人太少了。
“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赞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怕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目的。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居显位也不敬重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然他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互推荐,以利益相互引导;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策马四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为,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明贤能的人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过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那里就返回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粱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引咎绝食.痛苦悔恨而死。这都是追求华贵而断绝性命的事啊!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没有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
8.(3分)B B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而非“不以为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