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5215  295223  295229  295233  295239  295241  295245  295251  295253  295259  295265  295269  295271  295275  295281  295283  295289  295293  295295  295299  295301  295305  295307  295309  295310  295311  295313  295314  295315  295317  295319  295323  295325  295329  295331  295335  295341  295343  295349  295353  295355  295359  295365  295371  295373  295379  295383  295385  295391  295395  295401  295409  447090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试题详情

(二)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试题详情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试题详情

76.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有时表示自己陷于被动局面时的无奈。“习惯于这种不动声色、波澜不惊的职场老手,将办公室比喻成战场,在这里,每天都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战火的较量,不管你累不累,愿不愿意只要你置身‘江湖’,就‘身不由己’。”(《北京晨报》2003/3/28)“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因为你喜欢或那是对的,而是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好跟着游戏规则走,并做到最好。”(《联合早报》2003/5/8)

诗歌分类鉴赏 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试题详情

75.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人怕出名猪怕壮,高秀敏演《刘老根》出名后又开始打官司。”(《广州日报》2003/7/30)“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更何况是因为突然中了大奖而出名。惠特克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世界新闻报》2003/12/29)

试题详情

74.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于判处。“离婚后频频受到前夫骚扰,无助女子找警方、上单位,却因‘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求助无门,最终进了精神病院。“(《长江日报》2001/10/9)“同时执法者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直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云网2003/11/26)

试题详情

73.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国产片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河北日报》2003/11/14)“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沸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新周刊》162期)

试题详情

72.七七八八。形容工作接近完成;大致、差不多;杂七杂八。“在实施的时候觉得份外清醒,但当几个月后需要进行改进的时候,或许已经忘记得七七八八了。”(天极网2003/11/23)“市民订房、订位吃年夜饭的情况异常踊跃,许多包房早已全部预定一空,甚至连大厅的订位也预定得七七八八。”(《茂名晚报》2004/1/13)“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老人需要赡养,小孩需要抚养,种田的农业税要交,盼星星盼月亮,这些七七八八的钱都要盼着出门淘金的人过年回家时进行支付。”(《光明日报》2004/1/19)“1996年,监利县三洲中学修建了一幢学生宿舍楼,平整了操场、水泥道,七七八八的花了110万。”(《南方周末》2004/1/29)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