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其解答方法是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准确而无滞碍处即为正确答案。ABD三项的解释放入文中都合适,只有C项的解释不合适。
C项中的“及”的常见义有“追赶”“到”“比得上”几种,这里根据语镜推断是“追赶”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一天一夜追赶上了胡骑”。
4.见
①动词。看见,会见,拜见。
②名词。见识、见解。《失街亭》:汝真女子之见。
③代词。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表示对我怎样。《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④介词。表被动。《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⑤通“现”。《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3.及
①动词,追赶上。《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②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接近。《〈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④遭受。《谭嗣同》:卒不去,故及于难。
⑤连词,和、与,表并列。《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⑥介词,等到,趁着。《论积贮疏》: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2.恨
①名词,怨恨。
②动词,遗憾。《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③复合词,恨恨。《孔雀东南飞》: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过
①过失,过错。《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走过,经过。《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③胜过,超过。《促织》:裘马过世家。
④犯有过错。《左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⑤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⑥拜访,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愿枉车骑过之。
⑦过于。副词。《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即“因文定义”
例(15)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例(16)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绝食;断绝饮食。
例(15)前文写“开封仪同三司高俅死”,尽管此人罪大恶极,但并没有被砍头,他得以保留全尸,所以“全首领”当指“保全头颅”。例(16)考查对“绝食”的理解,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坑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5、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词义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
例(1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解释:“圣君治国”,必须发现它与“亡国破家”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它们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才能明确这不是主谓短语,而是并列短语,才能准确地回答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亡国破家”与“圣君治国”是对文。另外,文言文中互文也很常见。互文多为的近义词并用,前后联系起来考虑,可以顺利地理解词义。
例(1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本句中的“以”字本来较难理解,但借助与之对应的“用”字,我们可以推知“以”也作“被任用”讲。
4、借助句内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9)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例(10)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童贯)等人。
例(11)自放驴,取樵炊爨 。 樵:打柴。
例(12)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信”可以作名词(如释为“信用”)、动词(如释为“相信”),也可以用作副词(如释为“确实”)。分析例(9),句中“难求”是谓语,而“信”修饰“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再结合语境就容易判断“信”是“确实”、“实在”之义。分析例(10),句中主语为“其罪”,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再看例(11)句中的“樵”作“取”的宾语,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柴”明显有误。同样的道理,例(12)中的“疾”也是名词,应释为“疾病”,“辞疾”即“称病”、“托病”。
3、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
例(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谨慎而恭敬。
例(6)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例(7)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给:满足自己。
例(8)善才绳之。 绳:捆绑。
今有成语“恪遵功令”,“名副其实”,“自给自足” “绳之以法”。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平时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以做出判断:例(5)、例(6)、例(7)正确;例(8)对“绳”的解释有误,应释为“依法处置”。
2、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例(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例(4)伯王之业,不从此也。
“翼”与“翌”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翌”的含义是“次于今年、今日的”,则“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伯”与“霸”声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伯王之业”即称霸称王的功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