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5528  295536  295542  295546  295552  295554  295558  295564  295566  295572  295578  295582  295584  295588  295594  295596  295602  295606  295608  295612  295614  295618  295620  295622  295623  295624  295626  295627  295628  295630  295632  295636  295638  295642  295644  295648  295654  295656  295662  295666  295668  295672  295678  295684  295686  295692  295696  295698  295704  295708  295714  295722  447090 

9、如果数列 满足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那么 等于                               (   )

 A      B      C        D

试题详情

8、数列1,1+2,1+2+2 ,…,1+2+2 +…+ ,…的前99项的和是       (   )

A   B      C      D

试题详情

7、设集合 是非空集合,定义 ,已知 ,则 等于            (   )

试题详情

6、已知 是等差数列, ,  ,则过点 , 的直线斜率为(   )

试题详情

5、数列 中,若 , ,则 等于             (   )

试题详情

4、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且 ,则 的值为    (   )

A      B      C       D 

试题详情

3、等比数列 的前项和为 ,公比为 ,若 且 , 则    (   )

   A   14   B  18     C  102      D  144

试题详情

2、已知集合 只有一个元素,则 的值为       (   )

             C 或      或

试题详情

1、等比数列 中, , ,则公比            (   )

试题详情

   ○19将“吾愧吴翁、焦翁”译为“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句意基本正确,但根据直译的要求,古今对译的字词不够到位。原句中的“愧”,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羞愧,意思是感到羞愧。“愧”之后省略介词“于”,表比较。全句的意思是:我与吴翁、焦翁相比,感到羞愧。此意有成语“自惭形秽”和“自愧不如”相印证,其中的“惭”和“愧”,也是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20将原文“何见劳勉之有?”译为“还有什么功劳能受到褒奖呢?” 将“劳勉”译为“褒奖”,似是而非。《辞源》解释“劳勉”:慰劳鼓励。(见该书修订本第一册第380页)《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对“劳勉”的解释,与上基本相同。“褒奖”的意思是表扬和奖励。(见该书第5版第45页)由此看来,“褒奖”和“劳勉”不能对译。 ○21将“使骑吏问”译为“让随员骑马去询问”。这里需要明确“骑吏”是什么人。《汉语大词典》解释“骑吏”:“出行时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见该书第十二卷第852页)既然如此,“使骑吏问”的意思应该是“让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去询问”,因为译文中的“随员”并非确指“骑吏”,另外,去询问骑马可以,不骑马也可以。 ○22将“是以问之”译为“因此问牵牛者”。这里需要明确宾语“之”这个代词指代什么。译文认为是牵牛的人,其实不然,询问的对象应是赶牛者,前文的“逢人逐牛”的“逐”,就是驱赶。驱赶牛的人,位于牛后或牛的左侧。牵牛者就是拉牛者,应位于牛前。因此译文中的“牵”应改为“赶”,才符合原文的内容。 ○23将“以吉知大体”译为“认为丙吉办事善于分清主次”。译句不完全符合原意。所谓“大体”,这里应该是重要的义理,顾全大局的道理。(见《汉语大词典》第二卷第1402页)为了忠于原文,此句应译为:认为丙吉能理解重要的义理从而顾全大局。 ○24将“谥曰定侯”译为“赠谥号定侯”。 “赠”的原义是赠送,送给。后引申为追赠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谥”又作动词用,加给谥号。(以上据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第1337、1291页)看来,“赠”和“谥”都是针对死者的,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原文中没有“赠”字,丙吉死后,对他没有“赠”的内容,所以译文中的“赠”应删。原文中的“谥”,谥号,这里用作动词,加给谥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云南人民出版社《简明古汉语词典》第441页)因此,“谥曰定侯”应译为“朝廷赐予谥号称定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