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②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1、Ⅰ(10分)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三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请分析后回答:
(1)A图中所示自变量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
① ;(1分)
② ;(1分)
(2)B图所示自变量因素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B图中的三条曲线表示的速率名称依次是 I. , Ⅱ. , Ⅲ.呼吸速率。
(3)图C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高粱、玉米都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其结构原因是:维管束鞘细胞中,高粱和玉米含有 ____结构,而小麦则不含有;其功能原因是:
________ ____的途径不同。
Ⅱ(12分)右图是有关植物代谢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主要发生在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其方式主要是_______。
(2) 若遇低温,将影响⑦的顺利进行,而对①的影响不大。则表明①和⑦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 伴随⑤过程的能量变化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⑧⑨⑩全过程中产生的相同物质有__________。
(5)若该植物为大棚作物,在阴天一般不需要补充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该植物种植在新疆,其产量会明显提高,影响产量提高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
绵阳实验高中2011级第三次月考(10月)理科综合
30.请完成下面Ⅰ和Ⅱ两题。
Ⅰ(12分)下面是某同学对高中生物教材上的一些实验的相关总结。请你帮助完成:
(1)还原糖的鉴定要选斐林试剂或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材料最好是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或梨,不能用西瓜、番茄等。因为若用色素较深的材料,对颜色反应会起掩盖作用。
(2)脂肪的鉴定应选苏丹III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需要用____________才能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3)蛋白质的鉴定应选双缩脲试剂,结果会产生________色反应。
(4)观察细胞质流动可选择______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
(5)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最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用成熟细胞,因为成熟细胞已经
_____________,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染色体呈染色质的形态。 该实验步骤是:
取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6)用过氧化氢酶证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要用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_作对照;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要用____________作对照。
(7)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解在________中,分离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__不同,这样就可以用纸层析法将不同色素分离开来。
(8)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选材两原则:一是_________活细胞,保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二是细胞液最好有颜色,易于观察。要观察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Ⅱ(8分)右图为科学家Milstein和Kohler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
(1)产生b细胞的畸形分化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
(2)为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进行了图示的__________
过程,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得到了e中的细胞群。e中的细胞在运输抗体时用到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
(3)治疗癌症可用“生物导弹”,这种方法优于化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用药量少,无毒副作用。
29.(15分)钒(V)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
(1) 一定条件下,SO2 与空气反应t min
后,SO2 和SO3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a mol/L、b mol/L,则SO2 起始物质
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生成SO3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
子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其装置原理如上图:
① 当左槽溶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
③ 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4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____________ mol。
28、(15分)甲、乙、丙、丁均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或结构单元。实线表示共价键,X、Y可同可不同。
已知:甲、乙晶体类型相同,单质甲能与乙发生置换反应,丙、丁、戊三种粒子均含有等量的总电子数,其中丙、戊是同一类晶体中的分子,戊在常温下呈液态,能产生两种10电子的离子,丁是阳离子且与丙符合“等电子原理”(具有相同电子数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1)写出液态戊产生两种等电子粒子的电离方程式: 。
(2)写出甲与乙发生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
(3)丙是目前重要的能源之一。
① 丙和戊在催化、加热条件下得到可燃性的两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现代高能电池中,常用丙作燃料电池的原料,在碱性介质(KOH溶液)的情况下,其负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
(4)含丁的硝酸盐溶液显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7、(14分)Ⅰ.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N2和6 mol H2通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如下图)发生反应:N2(g)+3 H2(g) 2NH3 (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和气体为7 mol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使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和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
(1)若a = 1 mol,c =2 mol ,则b =____ mol,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
方向进行(填 “正”或“逆”)
(2)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 。
(3)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为6.5 mol,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Ⅱ.如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把某容器分割成A、B两部分,A容器体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在B中充入2 mol SO3和 1 mol N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 SO2(g)+O2(g) 2 SO3(g)。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设A中压强为PA,B中压强为PB,则PA与PB的关系是PA PB(填“<”、“=”、“>”)。
(2)若要使A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 处。
(3)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B中SO3为x mol,A中SO3为y mol , 则x和y 的关系是
x y. (填“<”、“=”、“>”)。
26.(16分)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两步操作:
第一步:配制500 ml 烧碱样品溶液。
(1)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的方法是: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
(2) 用质量为13.1 g的空烧杯,需要称取烧碱样品20 g 。则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时,最终选取所需的砝码为 (填附表中的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 (填字母)。
附表:砝码规格 附:游码位置
(3)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下图的乙图所示,则甲图操作应在乙图中的 (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①与② B、 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⑤
第二步:中和滴定,以确定烧碱样品的纯度。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酚酞作指示剂
B.将浓度为c mol / L的硫酸标准溶液装入润洗好的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使开始读数为V1 mL
C.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终点时,记下读数为V2 mL
试填空:
(1)滴定至终点的判定标准是:当加入最后一滴硫酸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
(2)C步骤的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3)该烧碱样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分) 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B始终未滑离木板.求:
(1)木块B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的位移;
(2)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3)整个过程中,A、B两木块相对于木板滑动的总路程是多少?
24. (18分)在一次抗洪救灾工作中,一架直升机A用长H=50 m的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系住一质量m=50 kg的被困人员B,直升机A和被困人员B以v0=10 m/s的速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某时刻开始收悬索将人吊起,在5 s时间内,A、B之间的竖直距离以l=50-t2(单位:m)的规律变化,取g=10 m/s2.
(1) 求这段时间内悬索对被困人员B的拉力大小.
(2) 求在5 s末被困人员B的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
(3) 直升机在t=5 s时停止收悬索,但发现仍然未脱离洪水围困区,为将被困人员B尽运送到安全处,飞机在空中旋转后静止在空中寻找最近的安全目标,致使被困人员B在空中做圆周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悬索与竖直方向成37°角,不计空气阻力,求被困人员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以及悬索对被困人员B的拉力.(sin 37°=0.6,cos 37°=0.8)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