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6137  296145  296151  296155  296161  296163  296167  296173  296175  296181  296187  296191  296193  296197  296203  296205  296211  296215  296217  296221  296223  296227  296229  296231  296232  296233  296235  296236  296237  296239  296241  296245  296247  296251  296253  296257  296263  296265  296271  296275  296277  296281  296287  296293  296295  296301  296305  296307  296313  296317  296323  296331  447090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霎那  婉言相劝  利害  变本加利

   B.闻名  闻过饰非  成器  莫可明状

   C.竭诚  掸精竭虑  顾及  爱屋及乌

   D.贬值  事得其反  败诉  甘败下风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霎”应为“刹”,“利”应为“厉”。B项中“闻”应为“文”,“明”应为“名”。 C项中“掸”应为“殚”。D项中“事”应为“适”,“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

  [答案]C

试题详情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反响  不同凡响  亟待  迫不急待

B.截流  开源节流  连篇  浮想联翩

C.行迹  形迹可疑  涣然  焕然冰释

D.食言  失言而肥  账目  一叶障目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题目的特点使用了另一个同音词语进行干扰。A项中“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中“焕然冰释”应为“涣然冰释”;D项中“失言而肥”应为“食言而肥”。

[答案]B

试题详情

本栏目按同音字辨析、音同义近字字形辨析、音同形似字字形辨析、形似字字形辨析和综合类字形辨析的顺序,归类编排。便于教师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解题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试题详情

(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字形考查历来是难点,其原因并不在题目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考生在这上头漏洞太多。平时要认真对待,多积累,高考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错误率较高的词语,要把握住这一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提高识记的正确率和效率。常见的方法有如下一些:

   1、抓住“义”,据义辨形。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要正字,就应抓住三者的关系,以义为纲,据义辨形。简言之,就是从理解词义入手,去辨别字形,掌握字形。

   了解“针砭”的“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就不会误为“贬”;了解“责无旁贷”的“贷”是推卸的意思,就不会误为“代”;了解“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就不会误为“服”;了解“各行其是”是“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的意思,就不会误为“各行其是”;了解“缴枪不杀”中的“缴”是“迫使交出”,就不会误为“交”;了解“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不会误为“明”等等。

   还应注意常用成语的来源。不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容易出错。有些成语中的字,由于在源头上就有了固定写法,固定意思,不能改动。比如“举一反三”的“反”,它的原意就是“回返”的意思,而“返”字是后起字,取代了“反”字的“回返”义项,但我们不能因此写成“举一返三”。再如“墨守成规”不能写作“默”,因其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  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磨尖了再去啄;古代的“砺”写作“厉”,磨刀石的意思,不能写成“励”。“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攻打秦军的故事,“釜”一种烧饭的锅,不能写成“斧”。“班门弄斧”的“班”指鲁班,不能写成“搬”等。

2、抓住“形”,据义取字。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体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可以大大提高对形似字的分辨能力。如“燥”“躁”“澡”,前者有“火”,就有“干燥”、“燥热”;“躁”字有“足”,就有“躁动”、“暴躁”、“急躁”;后者有“水”,就有“洗澡”、“澡盆”。“狐”“弧”“孤”,“狐”为反犬旁,与兽有关,就有“狐狸”、“狐疑”;“弧”弓旁,与弓箭有关,就有“弧度”、“弧形”;“孤”子旁,与小孩有关,就有“孤儿”、“孤独”。

再如:以“目”为形旁的的字都和眼睛有关(瞠目、眼睑jiǎn、盲目、欺瞒),而以“月(肉)”(作左偏旁的“月”不属此类)作形旁的字都和肉体有关(膏肓、胸膛、体育)。像“枇、秕”、“稍、梢”、“辑、揖”、“籍、藉”、“羸、赢、嬴、蠃”等,只要了解形旁的意思并留意形旁,就不难区别、不会弄错。

   3、利用词语前后的对应关系来掌握。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去掌握它,如“名门望族”,“名”“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沽名钓誉”,“名”“誉”相同,不能写成“明”。“大智若愚”,“智”“愚”相对,不能写能“志”。“奴颜婢膝”,“奴”“婢”相同,不能写成“卑”。“山清水秀”,“清”“秀”相同,不能写成“青”。“一张一弛”,“张”“弛”相对,“张”指拉紧弓弦,“弛”指弓弦松弛,不能写成“驰”。

此外,还应留意一些有通用现象的一些词语。因为高考时常会用来作干扰,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穿凿附会”,这个词也作“穿凿傅会”;1999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词不达意”和“攀缘”,而一般写作“辞不达意”和“攀援”;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可望而不可即”,而一般写作“可望而不可及”。这类词语不少,如“流言蜚语”也写作“流言飞语”,“订单”也写作“定单”;“含意”也作“涵义”,“勾心斗角”也写作“钩心斗角”,“金刚怒目”也作“金刚努目”,“留连”也写作“流连”,“词藻”也作“辞藻”,“蹒跚”也作“盘跚”,“磐石”也作“盘石”,“婉转”也作“宛转”等。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一)造成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种:

   1、同音或音近致误。汉字是表意字,因而同一个发音,可以写成许多不同的字,而这些字在意义上又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书写时容易张冠李戴造成错别字。如:“牢骚”误写为“劳骚”,“川流不息”误写为“穿流不息”,“仗义执言”误写为“仗义直言”,“甜言蜜语”误写为“甜言密语”,把“秘而不宣”误写为“密而不宣”,“众生相”,误写成“众生像”,“竖井”误写为“树井”,“梳妆打扮”,误写为“梳装打扮”等等。

2、音同义近致误。同音再加上义近就更容易造成错别字,因为容易“望义生文”。

①“望义生文”为另一个词语。如将“词语含义”中的“含义”误写为“含意”(含义,用于词句;含意,用于诗文、说话),再如“反映”误写为“反应”或相反;“治癌”误写为“致癌”或相反;“不止”误写为“不只”或相反;“融化”误写为“溶化”或相反;“学力”误写为“学历”或相反;“考查”误写为“考察”或相反等等。

②“望义生文”为一个事实上的生造词语。例如:“震撼”误写为“振撼”,“破釜沉舟”误写为“破斧沉舟”,“备受欢迎”误写为“倍受欢迎”,“长年累月”误写成“常年累月”,“重叠”误写为“重迭”,“万事俱备”误写为“万事具备”,“真知灼见”误写为“真知卓见”等等。

3、形似致误。汉字中有许多形状相似、相近的字,平时不注意辨别,书写时不够细心,都容易造成误写。这些容易误写的字大致又可以分成两类。

   ①增减笔画造成错别字。比如“徒”与“徒”,“茶”与“荼”,“钩”与“钓”,“刺”与“剌”,“冶”与“治”,“竟”与“竞”,“戎”与“戒”,“末”与“未”,“戊”与“戍、戌”,“奕”与“弈”等等。

②偏旁相似造成错别字。比如“氵”与“冫”不分,“礻”与“衤”不分,“廴”与“辶”不分。再如:“笞”与“苔”,“概”与“慨”,“裁”与“栽”,“锭”与“绽”,“蒿”与“篙”,“孤”与“狐”;“块”与“炔”,“采”与“彩”等等。

   4、音同形似致误。例如:把“嘘寒问暖”写成“虚寒问暖”,把“欢度春节”写成“欢渡春节”,把“才疏学浅”写成“材疏学浅”,把“惩前毖后”写成“惩前毙后”,把“不知所措”写成“不知所错”,把“恻隐之心”写成“侧隐之心”等等。

试题详情

本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辨析,能力层级为A级。

高考从语基、默写和作文三个方面考查错别字,而语基题由于受电脑印刷的限制,只能考查别字。

试题详情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拓展,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错别字的类型--同音致误、音同义近致误、音同形似致误、形似致误,二是应试和解题的策略。教师应当采用指出要点让学生自学的方法。

试题详情

[案例1]下面句字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少年儿童。

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句,那么可采用排除法,而四个句子语言都比较浅显,不难发现设题点均在成语上。A项中“决无仅有”应为“绝无仅有”;B项中“大声急呼”应为“大声疾呼”;C项中“无计于事”应为“无济于事”。

[参考答案]D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对音同义近字形的辨析,而要“考查”的范围是整个句子,这就使得注意域扩大了,与只给出词语的题型相比,难度增加了。解题时要先缩小范围,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有错别字的词语上细加辨析。此题容易误选,一是易“望义生文”,好像“决无”“急呼”“无计”没有错,而“山清”似乎不合情理,主观臆断为“山青”,因而失分。其实成语的字形是约定俗成的,不能想当然,应当从成语的意义着手辨认字形,如“无济于事”的意思是“对事情没有益处”,“山清水秀”应视作互文,“山水清秀”的意思。二是“度假”的“度”也有一定的干扰,常有人误写成“渡”。

[案例2]下面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荟萃  脱颍而出  不径而走  摩肩接踵

B.缉私  针砭时弊  贪脏枉法  协从不问

C.矫健  嘻笑怒骂  纷至踏来  积毁销骨

D.惦量  功亏一篑  草菅人命  万事俱备

[解题思路]按题目要求的意思,其他三组可能有好几个错别字也可能没有错别字,难度增大了。A项中“颍”应为“颖”,“径”应为“胫”; B项中“脏”应为“赃”,“协”应为“胁”;C项中“嘻”应为“嬉”,“踏”应为“沓”;D项中只有“惦”应为“掂”。

[参考答案]D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形的辨析,且需要辨别的字较多,超过16个,容易失分。这些容易混淆的字均是形声字,宜结合词语的含义,从形旁入手进行辨析。如“贪赃枉法”与财物有关,所以应是贝字旁的“赃”;“脱颖而出”指果实的芒从口袋中钻出,与植物有关,所以应是禾旁的“颖”;“不胫而走”与脚有关(胫,小腿),所以应是肉旁的“胫”;“掂量”由词义知与手有关,所以应是从手的“掂”;“嘻”象声词,形容笑的声音,“嬉”指玩耍,所以结合成语的意思应是“嬉”。

此题容易误选B项,主要是因为许多考生不清楚“胁从不问”的含义,误以为“胁”应为“协”所致。“胁从不问”,指被威胁强迫而跟随做坏事的可以不治罪,所以“胁”是正确的,如果是协助做坏事的便是同犯了,哪能不治罪呢?

[案例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3年高考全国卷)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题思路]此题易混字较多,解题应从同音、形似、意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析,即先从同音、形似二个方面注意每个词语,找出它的同音字或形似字,如A项“部署-布暑”“备-倍”“睐-涞”“分-份”“即--及”,再从词语的含义入手加以辨析,这样就不易失分。B项中“伶牙利齿”的“利”应为“俐”,C项中“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违”应为“韪”(不韪:不对),D项中“谍”应为“牒”。

[参考答案]A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对同音、形似和义近字形的辨析。考查的面较广,虽然错别字只有三个,但容易混淆的字却不少。除了运用上面的方法细心进行比较辨析外,还可从成语结构入手加以分析,像“伶牙利齿”为并列式结构,前后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牙、齿”并举,为类义词,“伶、利”也应是并举,为类义词,可判断“利”应为“俐”。

此题的难点在A项,因为不仅“备受”容易误为“倍受”,“恰如其分”中“分”容易误为“份”,更主要的是“可望不可即”一般都写成“可望不可及”,所以会认为“即”是错的。其实,“及”“即”在这个成语中是通用的,而且“可望不可及”更常用些。因此,要注意一些有通用现象的词语。另外,“共商国是”中的“国是”也容易误为“国事”,虽然不影响此题的正确选择。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本栏目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部分着重以易失误点的分析引出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三个案例按“音同义近字”“音同形似字”和综合类的顺序分类设题,并涉及两种题型,即一种是词语,一种是整个句子。使用时应提醒学生,先自己认真探究,再看后面的解题和探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点拨或补充。

试题详情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和括号内的字哪些是可以通用的?这样的一类词语能再举几个吗?

(缘)  (飘)缈  (词)不达意

(划)  (拊)掌  (故)步自封

(御)  (傅)会   (疾)恶如仇

                   

                   

  [点拨]此题括号内外字都可通用,而以括号外的为常用。这类词语还有不少,高考中常用作干扰,由于平时不太注意这类词,容易误判,复习时应引起注意。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