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6148  296156  296162  296166  296172  296174  296178  296184  296186  296192  296198  296202  296204  296208  296214  296216  296222  296226  296228  296232  296234  296238  296240  296242  296243  296244  296246  296247  296248  296250  296252  296256  296258  296262  296264  296268  296274  296276  296282  296286  296288  296292  296298  296304  296306  296312  296316  296318  296324  296328  296334  296342  447090 

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②在果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他,十分     果树栽培知识。

③这场演出十分重要,作为团里的台柱子,你千万不要    

 A.乞求   熟悉   推托   

 B.祈求   熟习   推托

 C.乞求   熟习   推脱   

D.祈求   熟悉   推脱

(解析)“祈求”侧重于态度诚恳;“乞求”则强调低三下四,与语境不合。“熟悉”侧重在知道得清楚明白;而“熟习”注重技术掌握得熟练,了解得深刻,由语境中的“二十多年”“栽培知识”可确定应选“熟习”。“推托”指借口拒绝;而“推脱”侧重在推掉、摆脱某种责任。语境有希望不要拒绝之意,当选“推托”。

(答案)B

试题详情

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解析)考查准确理解词义,根据语境选择近义词的能力。“窜改”只有改动的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和曲解”的意思。“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常用于人;“祛除”有除去之意,现在多用于对疾病、邪祟方面。“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的意思为融化,可用于指人的情感。

(答案)B

试题详情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三部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    太阳的活动。

A.反应   蜕化   观测

 B.反响   退化   观测

 C.反应   蜕化   监测

 D.反响   退化   监测 

(解析)此题是单纯的实词辨析。“反响”即回响、反应,①句两词均可。“蜕化”指虫类脱皮,由一种形态变化成为另一种形态,也常比喻腐化堕落。“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据此,结合语境“品质”,当选后者。“观测”和“监测”比,“监测”的词义中关注的程度深,且和“密切”相搭配。

(答案)D

试题详情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实词成语的能力,一道题涉及三类词语的使用。“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含有转折意;而“不止”表示超出了某个数目或范围,结合语境“更重要的”当选“不只”。“正确”多指道理、做法等,而“准确”多用于指数字统计,能扣住“预算”。“耸人听闻”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重在于“说”;而“ 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语境正好相应。

(答案)C

试题详情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语境选择同义词。“郑重”强调说话内容的严肃性,“庄重”形容说话人态度的庄严,不随便。句中要表达的是说话内容的严肃,应用“郑重”。“演示”是指通过实验或实物、图表等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重在“示”;“演练”,指实地的练习,重在“练”。从句中“迅速出击”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实地演练过程,当选“演练”。“引导”指带领人们向某个目标行动,它所指向的目标一般是指好的或说话人所希望的;“导致”指由于引导而产生某种结果,而且这结果一般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从句中“歪曲”“偏离事实”的用语来看,当选择“导致”。

(答案)D

试题详情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逃不过的,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当您依法缴纳了税款后,您就自然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您在接受教育、乘车等日常生活中,都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③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     是在损害国家利益,     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税逃税,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因为   而且   既   又 

  B.因为    其实     不但    也

  C.因此   其实   既   又

  D.因此    而且     不但   也

  (解析)先看第①句,该句前后两层意思是先讲“国外有种说法”,然后再指出这种说法的依据,由此可知前后两句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所以应选“因为”。第②句待选词语用法不同,“其实”是指下文所讲的是事实,“而且”则表示下一层意思是比上一层意思更进一层,根据语境及表达的意思,当选“其实”。第③句从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看,重在强调“您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在指出“偷税逃税是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两者是递进关系而非并列,据此,可确定应选“不但……也……”。

(答案)B

试题详情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说来,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    人们只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         能看到同时代的文字,     能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能模仿早一时期的文字,    已经从口语里消失了的词语和句法     往往留存在书面语言里。

A.所以  相反  既  还  并且  也

B.因为  相反  既  又  所以  还

C.因为  可是  不仅  也  因而  却

D.所以  可是  不仅  还  因而  却

(解析)此题考查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表面看来较复杂,仔细比较选项,考虑语境,不难选择。从内容上看,选段文字是一个因果倒置的句群。句群的第一句表结果,以下表原因,所以第一空应填“因为”,由此可排除两项。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没有就“听不到说话”的话题说下去,而说“能看到”,与上文有转折关系。三四两处两个分句从结构上来说构成递进关系,而不是并立,到此答案已经明了。其实第五处与三四处又构成因果关系,而最后一处前面的“消失”与后面的“留存”语意有转折。

(答案)C

试题详情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应该精读的内容,如果采用泛读的方法,可能囫囵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B.造成这次车祸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司机极度疲劳而且酒后驾车。

  C.理论是有层次的,判定理论高低,不是根据理论运用了多少概念,根据采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D.他不但能够把退休的老年人非常和谐地组织起来,而且这些老年人也能积极地与他配合,搞许多有益的活动。

(解析)B中的“由于”与“根本原因”重复,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C中的“并”表并列,表示前后两个做法都非判定理论高低的标准,这与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吻合,应改为“而是”,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D中一组关联词语并非由同一主语引出,也不存在递进关系,删去。

(答案)A

试题详情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小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他聊了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A项中“可能”这个连词在这里强调的是“可能性”,与前一分句表现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句意连贯。B中的“至少”是副词,表示最小的限度,这就和后面的“以上”相矛盾,二者只能取其一。C中的“并非是”所连接的后面的结果与前面分句应该是截然对立的,用“并非是”显得语气不强,减弱了肯定意味。D中“向”这一介词应用在较远的对象前,这里用“和”“跟”为好。

(答案)A

试题详情

本栏目扣住高考知识点要求,按照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实词的顺序排列,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其中重点是根据语境辨析近义词的使用正误,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使用时不妨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解题中体会题型特点和命题要求,摸索解题方法,使他们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类指导,讲解分析,归纳补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