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6163  296171  296177  296181  296187  296189  296193  296199  296201  296207  296213  296217  296219  296223  296229  296231  296237  296241  296243  296247  296249  296253  296255  296257  296258  296259  296261  296262  296263  296265  296267  296271  296273  296277  296279  296283  296289  296291  296297  296301  296303  296307  296313  296319  296321  296327  296331  296333  296339  296343  296349  296357  447090 

(六)常式句和变式句互换

常式句和变式句也称“一般语序句”和“特殊语序句”。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变式句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后者主要有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变式句中颠倒了次序的部分,往往有强调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如:

主谓倒装句:怎么了,你?(常式句:你怎么了。)

状语后置句:他离去了,在依依不舍中。(常式句:他在依依不舍中离去了。)

定语后置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常式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因果倒置句:这果子吃不了,太硬了。(常式句:这果子太硬了,吃不了。)……

试题详情

(五)语气不同的句式互换

这里主要指的是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和反问句。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分为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两种。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种,无疑而问主要指设问和反问。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必须变成反问才能与原意相符。疑问句变为陈述句则去掉反问的副词、助词,变问号为句号即可。如:

陈述句: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个英雄。

反问句: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2.祈使句和疑问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是对人直接提出请求,摆出的是一种情况;疑问句是对人提出问题,摆出的是两种情况,希望对方回答。

将祈使句改成疑问句时,头先要去掉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使原先的被祈使对象成为发问对象,作主语。然后要在谓语中心词前面加上“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词语向对方发问,最后将祈使句末尾的句号、感叹号改为问号。将疑问句改成祈使句,就是把谓语中心词前的“能不能”“可不可以” 之类词语去掉,然后加上表示祈使命令的动词,最后将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或感叹号。如:

祈使句:请你不要再批评他了。

疑问句:你能不能不再批评他了?

试题详情

(四)整句和散句互换

整句和散句,是就多个句子相组合时,它的结构形式而言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对偶句等属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结构自由,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整句和散句各有效果,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语境的需要来决定。

整句和散句变换的思考点是重复性地使用词语或者结构。有两个环节要注意:一是调整和改换句子结构,二是更换、增减部分词语,适当调整个别语序。

散句变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和对偶句。如:“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可改为“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整句变为散句则把整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或结构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

试题详情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互换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多重否定句。这几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气轻重强弱有别。如:

信息技术可以掌握。(肯定句)

信息技术不难掌握。(否定句)

信息技术并非不能掌握。(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肯定。不过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同来的人都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

肯定句、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语意。转换的要点是否定词的运用:肯定句变为单重否定句,则将关键词语变为带否定词的否定性短语;变为双重否定句,则用双重否定词对其谓语进行限制。将否定句变为肯定句,则去掉相关否定词。

试题详情

(二)主动句、把字句和被动句互换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式叫把字句。它们三者之间根据表达的重点可以互相转换。例如:

他打扫了房间。(主动句,一般陈述)

他把房间打扫了。(把字句,强调“房间”)

房间被他打扫了。(被动句,强调“他”)

试题详情

(一)长句和短句互换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的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细谨严,能使条理贯通,气势磅礴。一般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它往往富于深沉的力度。多见于科技和政论内容的文章。短句的特点是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它结构简单,关系简明,干净利落,适用性广,易于驾驭。常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长句化为短句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复句的分句,或单独成句。如: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弃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可化为短句: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统统应当被当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这些暴力行为最好尽快被人遗弃。

2.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词组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复句里的几个分句。如:

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和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可化为短句: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工人阶级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3.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这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如:

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和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这两门学问。

可化为短句: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一门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

4.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如:

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可化为短句: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将短句变为长句,主要是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宿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等。如将下列两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

①代总统授予卫戍司令发布命令的权力。

②这命令是保障紧急状态得以实施所必须执行的。

改为长句:代总统授予卫戍司令发布保障紧急状态得以实施所必须执行的命令的权力。

试题详情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次D级。本能力点的考题已由单纯的句式考查演化为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常与修辞、语言连贯等相结合。由于本能力点句式类型多,内容复杂,考查方式灵活,为更好地解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有必要了解句型基本知识和掌握解答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的基本方法。

试题详情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的系统总结与拓展。一是梳理出知识网络,而是从知识网络的介绍中系统总结解题的原则、思路和方法。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思考和解题方法,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总结归纳。

试题详情

[案例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以衔接形式出现的选用句式题。从此题所提供的语境看,句子的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C项的第一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一致,所以选D项。

[正确答案]D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选用句式”经常与“句子衔接”相结合,有时也常与仿用句式、变换句式交叉重叠。本题就具有这样的特点,题目中直接显示的是考查“衔接”,实质上也在考查“选用句式”。选用句式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一致、语意连贯、肯定与否定的照应等这里不再赘述。不管角度如何变化,题中都要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分析提供的语言环境是审题的重要一环,例如本题分析出所提供的语境特点--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就是解答问题的关键。选用句式的总体要求是:语意连贯,语境和谐,衔接自然。

   [案例2]2003年秋季高考全国卷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不失原意”。二是要“亲切友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切忌说教、训斥,杜绝使用“禁止”、“不许”、“处罚”等言辞。三是要“生动”,这就需要能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感染力。另外还要注意特定的场合:“教学楼内”和“阅览室里”。若能根据上述几点要求仿写,解答本题并不困难。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1)请让智慧之舟停靠在宁静的港湾。(2)如果您想把某份报刊留作纪念,请到管理员处咨询价格。

[评点与探究]此题是一道仿写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本题与以往的仿写题不同,主要表现在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创新。解决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过分注重句式的模仿,不少考生只关注“除了……,除了……”的句式,却忽视题中“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要求。探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仿写题,均对句式作了明确的要求,又加上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强调仿写首先要关注原句的句式特点等,从而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此题却对句式没有限制,既可采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也可采用与示例不同的句式。这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无论仿写试题如何命制,解题的关键是审题,答案一定要充分符合题目的要求。

仿用句式题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常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这种题型一般由命题要求、仿照的句子和要求仿写的句子三部分构成。所要仿写出的句子通常涉及到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诸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因此解答要分四步走:一是明要求,既要弄清显性要求--命题要求,也要弄清隐性要求--隐含在仿照句子中的要求;二是析例句,分析例句在内容、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特点;三是仿写;四是验证。

[案例3]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改为:              

[解题思路]此题要求将长句变换成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必须将句中的长定语“可以独立操作……进行作业”进行恰当处理,或分解成复句的分句,或独立成句,或利用复指的办法突出句子主干。当然在句式变换时不能改变愿意,因此还需要理解原句的意思,对原句意思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中心语“机器人”的理解上,从原句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机器人兼具了各种功能,二是机器人分别具有各种功能。

[参考答案] (一)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二)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评点与探究] 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句式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题型出现。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句式变换的题目既有单纯变换句式的,也有以句式为主综合考查多种能力的。解答变换句式题时,先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其次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最后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是否规范。

此题考查的是长句变为短句。长句结构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把相关的内容有次序的依附在一个中心词上,作为一个有着长附加成分的偏正结构。解题的方法是,把长定语中的附加成分抽出来,或成为复句的分句,或单独成句,然后添加必要的成分,如衔接性词语、复指词语等,使变换后的语句连贯自然。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三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部分着重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引出方法,培养能力。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案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