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句式前后一致的原则
例: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这道题第1句要从保持句式一致考虑。第1句中要求选择的句子的前后两个句子都是主谓句,为保持句式协调,选择的句子也应该是主谓句而不是偏正短语,所以选择b。第2句中则是对景物分类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从欣赏角度看也不致产生太大跳跃,所以应该选择b。正确答案为D。 )
2.句终句首一致的原则
要用语连贯,是否始终要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呢?并非如此,有时也可根据表达需要恰当变换陈述对象。
例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这道试题,①②句要从话题和陈述对象考虑。②句是以“宝塔”为陈述对象,两个句子的主语是“宝塔”,前后一致,表述连贯。③④句要从语意的连贯考虑,④句中的第2句以第1句的宾语为主语,遵循了句终句首一致的原则,恰当地变换陈述对象,使语意在衔接上更紧密。
语言的连贯主要是对句子之间的要求,看句与句之间衔接得是否合理,是否紧凑。连贯是在规范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基本要求是:一番话,紧紧围绕一个话题,语意畅达,不横生枝节;语气贯通,不出现阻隔。从1996年以来,语句的连贯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解答语言连贯题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 陈述对象统一的原则
例: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保持统一的陈述对象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不连贯。上题是非常典型的一道题,全句连贯地表述小明的情况,保持陈述对象一致的只有B项。A、C、D三项的不妥之处在于不恰当地变换了陈述对象,一会儿说小明,一会儿又说妈妈,这就造成表达不够连贯。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的全面的系统总结与拓展。目的一是梳理出知识网络,二是从知识网络的介绍中系统总结解题的原则、思路和方法。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总结归纳。
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三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解答部分着重以易失误点的分析引出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引出方法,培养能力。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案例。
3.下面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
1972年中美两国的建交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方面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
A.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B.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 台湾自古一来就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此题也涉及衔接,但同时又需要兼顾语境的要求,是一个有创新、又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解答时要注意照应前文的“美国方面认识到”,实际上这里是从外交策略考虑,采用了一种较少感情色彩,折衷的说法,从这一点考虑,则A、 C、 D项均不合此处的语境。本题解答很容易出错,错因是我们常常会用自己的主观认识去代替文章的观点、立场,认为“咱们平时不就这么说的”,而忽视上下文的限制,没有去客观理解原文的观点。故选B。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2.在划线处添加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墙上贴着一幅画儿, ,上面画着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画的下方印着“最好生一个”五个大字。
A.在街头上显得特别醒目
B.是为宣传计划生育作的广告
C.其创意和制作十分新颖别致
D.看起来好像刚刚贴上不久
[点拨]此题既涉及语句衔接,同时又有避免歧义的要求。从衔接的角度考虑,似乎四个选项都符合原则,都没有明显的问题。但若注意到原文中“最好生一个”这一处的歧义现象,则问题迎刃而解。“最好生一个”既可理解为计划生育的要求,只生一个,也可理解为原来没有,最好生一个,看出来这一点,答案就不难确定了。
[答案]B
1.读微型小说《同意》,请根据上文猜想,用一句含蓄、简练的话补写结尾。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出“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翌日, 。
[点拨]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但设题比较灵活,还需要合理推断。根据上文看,这个厂长只会在办公室轻松熟练地签“同意”,即暗示这是个不称职的厂长,从签完后“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的结果看,他签的很可能是让他离任的文件。另外再注意题干中的含蓄、简练要求,补写就顺理成章了:新厂长上任了。(或王厂长告别了他的办公室或厂长办公室里只剩下了寂寞的太师椅。)
本栏目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有所探究,之后很自然地引出对本知识点的学习。要让学生在思考中暴露出知识和能力上的问题,教师相机加以点拨,在点拨中可适当渗透相关知识和解题要点。另外还可视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适当补充问题加以拓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