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立大修辞观,克服片面性。
1.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的运用,还包括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二)把握试题的基本特征,及试题对修辞的基本要求。
1.注意形式要求。如写一个比喻句,语句整体上要构成排比句、对偶句等,
2.注意内容要求。所写内容要与已经提供的语句相关,或直接根据试题要求的话题内容进行做题。
(一)掌握各种修辞方法
比喻
1、构成条件:①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②本体与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由此可分析是不是比喻,例:①小玲长得象她的妈妈一样漂亮;②看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③母亲觉得这个人好象有些面熟;④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⑤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
辨析:①句中“小玲”与“妈妈”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仅是比较;②句中没有用一事物比另一事物,只是再现记忆中的某些情景,属单纯的想象;③句没有两个事物,“好象”像表示一种猜测;④句两事物实质上是同一事物事实结果与预料的结果,不是比喻,只表证实、等同;⑤句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义,不再看作比喻修辞。
2、修辞的作用: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以鲜明可感的印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
拟人
1、构成条件:拟人是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
2、修辞作用:不仅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借代
1、构成条件:
①本体不出现,而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②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或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特征与本体等的关系。
2、和借喻的区别:①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②借喻能加“像”等喻词转化为明喻,借代不能。
3、修辞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1、夸张,是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2、修辞作用:①能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②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
排比与反复
1、构成条件不同。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排比:①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②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2、修辞作用。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反复,能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对偶与对比
1、构成条件:对偶①字数相等;②结构相同;③意义相联。
对比:用以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必须是确有相互对立的关系。
2、修辞作用: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3、区别:对比要求意义上的相反、相对;对偶要求结构形式上的整齐。
设问与反问
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则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拓展,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修辞题”复习的注意点;二是高考“修辞题”的常见的四种题型和解题的策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小结或归纳,这样相关内容的掌握,效果可能会更佳。
[案例1]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6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题思路]B项中的后一个“巴金”是指生活中的巴金,前一个才是指代巴金精神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B
[评点与探究]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容易错选的是A项,认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由医务人员所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写的场合中是合适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语句的特定语境进行分析。
[案例2] 2002年全国秋季高考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题思路]要正确解答这一试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语例的比喻和所表达的意义。所给的四句话本体的中心是“海”。“浪花”“涛声”“鱼虾、海鸥”是“海”的局部细节或与“海”密切相联。四个喻体的中心是“字典”,“部首”“音序”“文字”是“字典”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四个喻体与四个本体之间凭借“相似点”构成完整的比喻。这样“另写的一组句子”才能符合要求。同时,还要注意题干“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的要求。
[参考答案]事业是人生的一座大厦:追求是支柱,奋斗是砖瓦,热情是事业成功的脚手架。(或生命是人生的一颗树:出生是发芽,过程是树干,成绩付出则是树叶和果实。)
[评点与探究]这是一道主要考查比喻运用的试题。比喻是考生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但此题更具有智力的色彩。本体和喻体要贴切,四个比喻句内容上要连贯,结构上要构成总分关系: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案例3]假如你有一位同学“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请你用赠言的方式启发他(她)纠正这个偏向,赠言中比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了解比喻辞格的基本特征,然后选择好设喻的角度。一般有这样三个角度可供选择:“重理轻文”、“重文轻理”抑或“文理兼顾”等。
[参考答案]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
[评点与探究]本题容易出错的是赠言内容虽然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解题时必须在内容和辞格上加以综合考虑。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本栏目根据近几年高考“修辞题”基本考法进行探讨,意在引出规范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四个案例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按要求拟写辞格句”“按要求仿写辞格句”和“按要求仿写辞格段”的顺序分类设题。使用时应提醒学生,先自己认真探究,再看后面的解题和探究。
2.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 ,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点拨]此题把仿写与修辞运用结合在一起,做题时首先要把握好所提供语句的基本结构及表现特点,然后以联想的方式选择恰当的内容,并使整体语句符合试题要求的修辞要求。参考答案: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或成材),内涵须深刻(或立场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或要热情),性格须热情(或态度须诚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