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6172  296180  296186  296190  296196  296198  296202  296208  296210  296216  296222  296226  296228  296232  296238  296240  296246  296250  296252  296256  296258  296262  296264  296266  296267  296268  296270  296271  296272  296274  296276  296280  296282  296286  296288  296292  296298  296300  296306  296310  296312  296316  296322  296328  296330  296336  296340  296342  296348  296352  296358  296366  447090 

3.与换用句式题的结合。句式的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则可运用排比等修辞方法;有时是为了强调,则可运用句子成分的移位的方法;有时是为了连贯或话题的衔接,增强言语的清晰度,则可进行主语、宾语的调整等。

试题详情

2.与仿用句式题的结合。仿句题从近几高考的考查形式来看,往往与修辞、句意的连贯结合起来,既考查了语言表达,又考查思维能力,同时还考创造能力,真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

试题详情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6题(见前面“案例1”)

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判断借代辞格及其修辞效果的能力。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6题(见前面“备考创新训练”第7题)

考查仿写中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2002年全国秋季高考第25题(见前面“案例2”)

考查准确运用比喻辞格的能力。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5题,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此题以仿写的形式考查准确运用拟人辞格的能力。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另选一物进行仿写,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然后分析原作的形式、内容上的特点:他是以“雨伞”为抒情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用了三个分句叙述“雨伞”的行为(其中第三个分句是转折关系),赞扬了“雨伞”的献身精神。最后可以选择“蜡烛”“粉笔”等带有奉献精神的抒情物进行仿写。

归纳: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的趋势看,“修辞”题已经不在选择题中单独设题考查,而是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综合类”考查,备考时可特别关注以下四种题型:

1.与扩展语句题的结合。扩展语句往往是把抽象的语句进行二度创作,使之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描述性的语句,常常能起到形象化的表达效果,因此,扩展描写性语句时,要运用到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

试题详情

15.依据下面提供的上联,请联系生活拟写出下联。

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

           

[解析]此题涉及到的知识是对偶句的运用,拟写下联时应注意词性的对仗。

[答案]当代孔繁森血汗洒遍臧疆。

试题详情

1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解析]对偶句要求上下两句结构完全相同。

[答案]A

试题详情

13.青少年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当你看到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例举污染或受破坏的现象,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解析]首先要展开相关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污染或破坏环境的现象;其次确定你内心的感受,或气愤,或忧虑,或沉重,或叹惋,然后围绕这种感受选择一个恰当的喻体,最后用语句按要求表述出来。

[答案]当我看见有人捕杀珍稀动物,有人肆意砍伐森林,我心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看见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有些工厂污染河流湖泊,我的心里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试题详情

12.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的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的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解析]第一步,先找出可作为比喻对象的事物--应是落叶;然后展开相似联想,想出恰当的喻体。第二步,找出可以构成排比的词:两个“飘向”、三个相关词语“原野”、“大道”“身上”,这样,给“大道”前加上“飘向”一词,既可构成排比。

[答案]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的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

试题详情

11.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解析]C项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答案]C

试题详情

10.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

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解析]划线句中的“下酒物”喻指“文章”,“一斗诚不为多”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几遍”。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