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淡水、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目前为主导因素。动力是追求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收入高等。
②政治因素:战争、政治难民。
③社会文化因素:外出求学、宗教与种族等。
④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引起沿海淹没。
读图,回答3-5题。
3.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元/平方米,则图中四地点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Y轴表示死亡率,且 ,则图中四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若X轴表示昼长,且小时,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则6月22日,四点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例题4](汕头市六都中学高三级2007-2008模拟)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1-2小题。
1.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课堂限时训练]
1.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 |
亚洲 |
非洲 |
欧洲 |
北美 |
拉丁美洲 |
大洋洲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1. 9% |
2. 8% |
0. 3% |
0. 7% |
2. 2% |
1. 2% |
A.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 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 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 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2.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的影响,经济水平不断下降
[例题3]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1-4题。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3.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4.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加拿大.美国 D.美国.英国
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例题2](06年 四川文综卷)如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C.新西兰 D. 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例题1]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中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高-高-低”模式。
第二阶段属于“高-低-高”模式。
第三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
“高-高-低”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与生产力的低水平相适应的;而“低-低-低”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 |
“高-高-低”模式 |
“高-低-高” 模式 |
“低-低-低” 模式 |
||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
||||
特 点 |
出生率 |
高 |
高 |
高 |
低 |
死亡率 |
高 |
高 |
低 |
低 |
|
自然增长率 |
极低 |
较低 |
高 |
低 |
|
人均寿命 |
短 |
有所延长 |
继续延长 |
进一步延长 |
|
人口增长 |
极为缓慢 |
快速增长 |
零增长或负增长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