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8006  298014  298020  298024  298030  298032  298036  298042  298044  298050  298056  298060  298062  298066  298072  298074  298080  298084  298086  298090  298092  298096  298098  298100  298101  298102  298104  298105  298106  298108  298110  298114  298116  298120  298122  298126  298132  298134  298140  298144  298146  298150  298156  298162  298164  298170  298174  298176  298182  298186  298192  298200  447090 

5.(09江苏)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8,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可知论)。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意识的指导作用定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b、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丧失斗志。

方法论: 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试题详情

4、(08·广东信息卷7·31)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一个以汉字“人”延伸出来的虚拟的小家伙,名字叫“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海宝”问世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试题详情

3、(08·徐州一研)《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试题详情

2、(08·四川)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2、(08·南通一研)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从意识的本质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   )

A、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客观反映     D、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考点7,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派生的,物质是本原的。为什么?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并且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易错点]1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2意识的反映=镜子中的反映

[真题再现]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是说明(  )

①想象是突发的②想象的内容是人脑自生的 ③想象的形式是主观④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3,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观念纯属主观臆造。

[真题再现]1、(08·苏州调研)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青松在招手;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移情”的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试题详情

4、(07·上海·15)旅行家保罗太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大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考点4,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有了人脑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本能活动。

考点5,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生理基础)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大脑和 “电脑”都不具备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考点6,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  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为什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易错点]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人脑自发产生意识。

试题详情

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考点3.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易错点]规律属于物质。\  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的规律是什么关系?\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之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地球绕太阳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都是规律的现象。\   人可以发明、制定和修改规律。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真题再现]1、(08·全国I卷·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9·江苏·《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08·江苏·"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试题详情

2、(07·广东文科基础·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与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试题详情

4.(08海南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考点2.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3,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相关链接](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①“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

[易错点]先有物质,后有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都是强调运动  \ 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 \ 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句话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人方生方死。\  江河竟注而不流。\  飞矢不动。

[真题再现]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