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8953  298961  298967  298971  298977  298979  298983  298989  298991  298997  299003  299007  299009  299013  299019  299021  299027  299031  299033  299037  299039  299043  299045  299047  299048  299049  299051  299052  299053  299055  299057  299061  299063  299067  299069  299073  299079  299081  299087  299091  299093  299097  299103  299109  299111  299117  299121  299123  299129  299133  299139  299147  447090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小石潭记〉〉

写法特点:本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的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

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使景物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用定点描写的方法写潭水和游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相生,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由情入景,由景及情。

写小石潭的水源和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而又逼真。

写坐在潭边的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廖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突出的写出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中凄苦孤寂的心境。是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的曲折反映。

理解题

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岳阳楼记〉〉

写法特点:

文题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等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的“古仁人之心”,别出心裁。

全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其中议论的文字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本文语言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换。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段和地四段的写法和作用。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这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阳,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的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5.〈〈醉翁亭记〉〉

写法特点:

本文结构严谨巧妙,以“乐”字贯穿全文,并层层烘托,前后呼应有方。

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围绕“乐”字展开,形成统一的整体。

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深秀“琅玡”--潺潺泉水--有亭翼然。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

前有伏笔,后必照应。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直到文章结尾才写道:“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再如“太守乐”呼应了“山水之乐”,乐从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又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跟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

骈散结合,语言精炼流畅优美。

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3.本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习题精练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附答案:1.(1)类(2)全,都 (3)邀请

2.A 剖析:B 交错 相 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 更不用说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 -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3.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4.表达了作者对和平 ( 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陋室铭》一文的主旨是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                ,试举例:              

(2)、《爱莲说》一文最能总括莲的品格的一句是          ,     。为了突出莲花品格的高贵,作者采用了   写作手法,例举了“菊之爱”和“牡丹之爱”,来体现作者爱君子之德的高贵的品格。 

附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多采用对偶句,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衬托

《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第一段描写三峡________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________。描写泉、树、山、草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1.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2.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壮丽、奇伟  清、荣、峻、茂。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附答案:(一)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

2.解释加粗的词。

致: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

逾约:_____________。

3.解释“以”。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此句中“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1.余 余 2.买到 跑 超过约定的期限 3.①用来 ②因此③把 4.手指冻得不能够伸开、弯曲,也不敢放松。 5.叙述幼时求学情形,写得书之难和读书刻苦。 6.手自笔录。 7.“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附答案: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岳阳楼记〉〉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从②段中找出与①段下列词语相对应的词语:

霪雨霏霏________  阴风怒号________

浊浪排空________  日星隐耀________

2.①画面突出了景色的_______                  _

②画面突出了景色的_______                   _

3.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反映了登楼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①________②________

4.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这种心情。

①登斯楼也,_______                             

②登斯楼也,_______                             _

5.作者写这两个画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两种不同感情,其目的是

[   ]

A.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之大。

B.强调了景色不同,登楼者的思想感受也截然不同。

C.突出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D.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

答案:1.(1)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倾皓月千里,静影沉壁,渔歌互答。  2.①阴森恐怖,悲凉凄苦 ②风和日丽,安静舒适  3.①悲 ②喜  4.①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D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_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 ________。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答案:1.①-④ 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2.视觉,听觉  3.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5.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11))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试题详情

23.(14分)已知倾斜角为的直线过点和点,其中在第一象限,且

(Ⅰ)求点的坐标;        

(Ⅱ)若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的中点坐标为,求实数的值。

试题详情

22.(14分)某森林出现火灾,火势正以每分钟的速度顺风蔓延,消防站接到警报立即派消防队员前去,在火灾发生后五分钟到达救火现场,已知消防队员在现场平均每人每分钟灭火,所消耗的灭火材料、劳务津贴等费用为每人每分钟125元,另附加每次救火所耗损的车辆、器械和装备等费用平均每人100元,而烧毁一平方米森林损失费为60元.问应该派多少消防队员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

试题详情

21.(14分)已知函数构成一个数列,又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比较与1的大小.

试题详情

20.(12分)在三棱锥S—ABC中,△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平面ABC,SA=SC=2,M、N分别为AB、SB的中点.

(1)证明:AC⊥SB;        

(2)求二面角N—CM—B的大小;

(3)求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

试题详情

19.(12分)设向量,其中.

(I)求的取值范围;

(II)若函数的大小.         

试题详情

18.给出以下结论:

①通项公式为an=a1()n-1的数列一定是以a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②函数是最小正周期为 ; ③函数y=在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的;

; ⑤函数y =log(4-x2)的值域是[-2,+∞].

其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17. 过点(1,2)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 x2+y2+kx+2y+k2-15=0 相切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详情

16. 一个正方体的全面积为,它的顶点全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____。

试题详情

15. 过点P(-1,2)且与曲线y=3x-4x+2在点M(1,1)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