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小石潭记〉〉
写法特点:本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的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
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使景物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用定点描写的方法写潭水和游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相生,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由情入景,由景及情。
写小石潭的水源和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而又逼真。
写坐在潭边的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廖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突出的写出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中凄苦孤寂的心境。是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的曲折反映。
理解题
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岳阳楼记〉〉
写法特点:
文题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等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的“古仁人之心”,别出心裁。
全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其中议论的文字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本文语言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换。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段和地四段的写法和作用。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这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阳,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的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5.〈〈醉翁亭记〉〉
写法特点:
本文结构严谨巧妙,以“乐”字贯穿全文,并层层烘托,前后呼应有方。
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围绕“乐”字展开,形成统一的整体。
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西南诸峰--深秀“琅玡”--潺潺泉水--有亭翼然。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
前有伏笔,后必照应。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直到文章结尾才写道:“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再如“太守乐”呼应了“山水之乐”,乐从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又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跟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
骈散结合,语言精炼流畅优美。
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3.本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习题精练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
附答案:1.(1)类(2)全,都 (3)邀请
2.A 剖析:B 交错 相 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 更不用说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 -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3.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4.表达了作者对和平 ( 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陋室铭》一文的主旨是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 ,试举例: 。
(2)、《爱莲说》一文最能总括莲的品格的一句是 , 。为了突出莲花品格的高贵,作者采用了 写作手法,例举了“菊之爱”和“牡丹之爱”,来体现作者爱君子之德的高贵的品格。
附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多采用对偶句,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衬托
《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第一段描写三峡________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________。描写泉、树、山、草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1.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2.第二段所写景物的特点是壮丽、奇伟 清、荣、峻、茂。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附答案:(一)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
2.解释加粗的词。
致: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
逾约:_____________。
3.解释“以”。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此句中“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1.余 余 2.买到 跑 超过约定的期限 3.①用来 ②因此③把 4.手指冻得不能够伸开、弯曲,也不敢放松。 5.叙述幼时求学情形,写得书之难和读书刻苦。 6.手自笔录。 7.“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附答案: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岳阳楼记〉〉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从②段中找出与①段下列词语相对应的词语:
霪雨霏霏________ 阴风怒号________
浊浪排空________ 日星隐耀________
2.①画面突出了景色的_______ _
②画面突出了景色的_______ _
3.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反映了登楼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①________②________
4.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这种心情。
①登斯楼也,_______
②登斯楼也,_______ _
5.作者写这两个画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两种不同感情,其目的是
[ ]
A.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之大。
B.强调了景色不同,登楼者的思想感受也截然不同。
C.突出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D.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
答案:1.(1)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倾皓月千里,静影沉壁,渔歌互答。 2.①阴森恐怖,悲凉凄苦 ②风和日丽,安静舒适 3.①悲 ②喜 4.①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D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_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 ________。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答案:1.①-④ 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2.视觉,听觉 3.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5.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11))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23.(14分)已知倾斜角为的直线过点和点,其中在第一象限,且
(Ⅰ)求点的坐标;
(Ⅱ)若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的中点坐标为,求实数的值。
22.(14分)某森林出现火灾,火势正以每分钟的速度顺风蔓延,消防站接到警报立即派消防队员前去,在火灾发生后五分钟到达救火现场,已知消防队员在现场平均每人每分钟灭火,所消耗的灭火材料、劳务津贴等费用为每人每分钟125元,另附加每次救火所耗损的车辆、器械和装备等费用平均每人100元,而烧毁一平方米森林损失费为60元.问应该派多少消防队员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
21.(14分)已知函数构成一个数列,又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比较与1的大小.
20.(12分)在三棱锥S—ABC中,△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平面ABC,SA=SC=2,M、N分别为AB、SB的中点.
(1)证明:AC⊥SB;
(2)求二面角N—CM—B的大小;
(3)求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
19.(12分)设向量,其中.
(I)求的取值范围;
(II)若函数的大小.
18.给出以下结论:
①通项公式为an=a1()n-1的数列一定是以a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②函数是最小正周期为 ; ③函数y=在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的;
④; ⑤函数y =log(4-x2)的值域是[-2,+∞].
其中正确的是 。
17. 过点(1,2)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 x2+y2+kx+2y+k2-15=0 相切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16. 一个正方体的全面积为,它的顶点全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____。
15. 过点P(-1,2)且与曲线y=3x-4x+2在点M(1,1)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