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9932  299940  299946  299950  299956  299958  299962  299968  299970  299976  299982  299986  299988  299992  299998  300000  300006  300010  300012  300016  300018  300022  300024  300026  300027  300028  300030  300031  300032  300034  300036  300040  300042  300046  300048  300052  300058  300060  300066  300070  300072  300076  300082  300088  300090  300096  300100  300102  300108  300112  300118  300126  447090 

4.对弹簧振子这样一个物理模型认识不全面,所谓水平弹簧振子的弹簧是哪段没弄清楚。

[分析解答]  1.由题意可知,t=nt,n可以是1,2,3…,

选项A是正确的。

相反,且对称于平衡位置,所以加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

试题详情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于诸如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受迫振动、共振、阻尼振动、等幅振动等众多的有关振动的概念不能深刻的理解,从而造成混淆;不能从本质上把握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区别和联系,这主要是由于振动的图象与波的图象形式上非常相似,一些学生只注意图象的形状,而忽略了图象中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了将两个图象相混淆。另外,由于一些学生对波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对于波在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干涉和衍射的发生条件、产生的现象较为抽象,所以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表现为抓不住现象的主要特征、产生的条件混淆不清。

例1  一个弹簧振子,第一次被压缩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被压缩2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2,则两次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   ]

A.1∶1                B.1∶2

C.2∶1                C.1∶4

[错解]  压缩x时,振幅为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x。压缩2x时,振幅即为2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8x。由于两种情况下全振动的路程的差异,第二次是第一次的2倍。所以,第二次振动的周期一定也是第一次的2倍,所以选B。

[错解原因]  上述解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把振子的运动看成是匀速运动或加速度恒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了。用了匀速或匀加速运动的规律。说明这些同学还是没有掌握振动的特殊规律。

[分析解答]  事实上,只要是自由振动,其振动的周期只由自身因素决定,对于弹簧振子而言,就是只由弹簧振子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决定的,而与形变大小、也就是振幅无关。所以只要弹簧振子这个系统不变(m,k不变),周期就不会改变,所以正确答案为A。

[评析]  本题给出的错解是初学者中最常见的错误。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习惯于用旧的思维模式分析新问题,而不善于抓住新问题的具体特点,这反映了学习的一种思维定势。只有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开阔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防止思维定势。

例2  一个单摆,如果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

A.频率不变,振幅不变         B.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C.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D.频率改变,振幅改变

[错解]  错解一:因为单摆的周期(频率)是由摆长l和当地重

变(指平衡位置动能也就是最大动能),由机械能守恒可知,势能也不变。所以振幅也不变,应选A。

而振幅与质量、速度无关(由上述理由可知)所以振幅不变,应选C。

错解三:认为频率要改变,理由同错解二。而关于振幅的改变与否,除了错解一中所示理由外,即总能量不变,而因为重力势能EP=mgh,EP不变,m变为原来的4倍,h一定变小了,即上摆到最高点的高度下降了,所以振幅要改变,应选D。

[错解原因]  此题主要考查决定单摆频率(周期)和振幅的是什么因素,而题中提供了两个变化因素,即质量和最大速度,到底频率和振幅与这两个因素有没有关系。若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是应该弄清楚的。

而错解二和错解三中都认为频率不变,这是因为为不清楚决定单摆的因素是摆长l和当地重力加速度g,而与摆球质量及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无关。

错解二中关于频率不变的判断是正确的,错误出现在后半句的结论上。判断只从能量不变去看,当E不变时,EP=mgh,m变大了,h一定变小。说明有些同学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

[分析解答]  (1)实际上,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了解到,决定单

单摆的周期与质量无关,与单摆的运动速度也无关。当然,频率也与质量和速度无关,所以不能选C,D。

(2)决定振幅的是外来因素。反映在单摆的运动中,可以从能量去观察,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在平衡位置(即最低点)时的动能EK

的重力势能也不变。但是由于第二次摆的质量增大了(实际上单摆已经变成另一个摆动过程了),势能EP=mgh不变,m大了,h就一定变小了,也就是说,振幅减小了。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

[评析]  本题的分析解答提醒我们,一是考虑要全面,本题中m,v两因素的变化对确定的单摆振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进行全面分析;二是分析问题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如本题中决定单摆振动的频率

例3  如图6-1所示,光滑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圆弧底部中点为O,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在O正上方h处的A点和离O很近的轨道B点,现同时释放两球,使两球正好在O点相碰。问h应为多高?

[错解]  对B球,可视为单摆,延用单摆周期公式可求B球到达O点的时间:

对A球,它做自由落体运动,自h高度下落至O点

[错解原因]  上述答案并没有完全错,分析过程中有一点没有考虑,即是振动的周期性,因为B球在圆形轨道上自B点释放后可以做往

上述解答漏掉一些解,即上述解答只是多个解答中的一个。

对B球振动周期

到达O点的时间为

显然,前面的解仅仅是当n=0时的其中一解而已。

[评析]  在解决与振动有关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振动的周期性,由于振动具有周期性,所以此类问题往往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例4  水平弹簧振子,每隔时间t,振子的位移总是大小和方向都相

[错解]  1.首先排除A,认为A是不可能的。理由是:水平弹簧振子的运动轨迹可简化为如图6-2,O为平衡位置,假设计时开始时,振子位于A点,每隔时间t,振子的位移总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所以t

B之间非A即B点,而这两点距平衡位置都等于振幅,所以加速度都等

所以振子的动能总是相同的,所以选C是对的。

同的,都等于振幅,所以D是对的。

综上所述,应选B,C,D。

[错解原因]  错解1是排除A,之所以产生错误,是因为在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在时间t内,振子只能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很多学生在解决振动和波的问题时,习惯上把所有问题都限定在一个周期内,而没有考虑到在时间t内,振子可能已经完成多个全振动了。

错解2的产生主要是对加速度的矢量性认识不够或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认为位置对称,加速度大小一样就是加速度相同。

3.选择C是对的。

试题详情

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由于振动和波动的运动规律较为复杂,且限于中学数学知识的水平,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可能像研究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那样从运动方向出发描述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而是利用图象法对物体做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及振动在介媒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描述与研究。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等优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物理信息,在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加以体会;另外,在研究单摆振动的过程中,对于单摆所受的回复力特点的分析,采取了小摆角的近似的处理,这是一种理想化物理过程的方法。

试题详情

本章内容包括机械振动、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简谐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波长、波速、横波、纵波、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单摆振动的周期规律、简谐运动的图像、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化规律、波的图像、波长和频率与波速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试题详情

方舟子,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 至今,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随着他的打假对象从专家、学者延伸到唐骏、张悟本、“神仙”李一等社会知名人物身上,他也成为广为人知的“打假斗士”、“科学警察”。 8月29日,方舟子在北京住处附近遭到两名男子攻击,腰部被砸受伤。该被袭案21日告破,北京警方抓获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肖传国。尽管遇袭,但方舟子依然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是苍蝇老虎,只要不对就要斗争”。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写作范围,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试题详情

23、根据下列语境,补写两个句子注意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人之所以能得到快乐,在于先苦后甜,尊重人,成全人,达和谐。这种尊重,发自内心,而非口是心非;                 ;               。

试题详情

22、下列一段文字,在词语、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请找出三处,并作出修改。(序号对应序号后的句子)(6分)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①通过美国天文学家对“钱德拉”X射线观测望远镜提供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宇宙黑洞在宇宙初期即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就聚合了大量的物质,迅速“出生”了,②科学家称这个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③他们发现的这个非常巨大的黑洞,大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吞进的星体质量相当于3亿个太阳,④引起的气体喷发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大的。科学家研究证实,⑤这个黑洞在宇宙大爆炸后约10亿年就已形成。天文学家们⑥对超级黑洞出现在如此年轻的宇宙中感到难以理喻,因为天文学界原本认为超级黑洞是⑦在宇宙演化的漫长岁月中通过吸收周围物质而逐渐变大的,但这个研究结果令他们无法作出解释--为什么这个超级黑洞在大爆炸后如此短时间内就已形成?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试题详情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