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9961  299969  299975  299979  299985  299987  299991  299997  299999  300005  300011  300015  300017  300021  300027  300029  300035  300039  300041  300045  300047  300051  300053  300055  300056  300057  300059  300060  300061  300063  300065  300069  300071  300075  300077  300081  300087  300089  300095  300099  300101  300105  300111  300117  300119  300125  300129  300131  300137  300141  300147  300155  447090 

1、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兮   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也   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每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试题详情

7、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三代不同礼而,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通过这样总结与积累,学生的知识就比较牢固了。

当然,在积累时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比如词类活用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语法分析。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已知的词性、词义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3)联系成语词语。现行成语大多源自古文言,因此可借助成语词义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4)依据具体语境。

(5)借助事理推断。即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从情理上推断。

第二环节:迁移。如果说积累环节是温故的话,这个环节则是知新了。这个环节是学生把课本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个过程,是对课内积累的一个检验与强化。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

在会考以前,用于迁移的文段宜用于短小的文段,活泼有趣的最好,课内课外均可。每堂课用2-3个文段为宜,列出的问题中的实词、虚词、句式应是与课文联系较紧密的,最好是当节课中第一环节积累中复习过的内容。会考后可以采用选自“二十五史”的与高考试题份量相当的文段。

在题型的设计上,实词宜用主观题型,虚词宜用客观题型,每段文字都应该有翻译题,应把重点字词落在实处。

这一环节学生活动的总原则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可采用个别做,小组讨论;轮答、抢答;一部分同学上黑板去做,另一部分在座位上做;小组互改互评,全班互改互评等多种方式。

本环节老师重在引导、组织,在同学们做完迁移训练后,老师应点出规律性来,应把规律总结出来,板书在黑板上,不妨让学生把规律性的要点抄在笔记本或参考资料上,(记熟记牢)。当然,这些规律也可以让学生来总结。

比如,推断文言实词就有以下一些基本方法:

试题详情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今王鼓乐于此(假如大王您在这里弹奏音乐)

试题详情

5、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左右欲相如(秦王的近侍要杀相如)

试题详情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曾数项王。(范曾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试题详情

3、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试题详情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驴不胜怒,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试题详情

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①“沛公霸上”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②遂天下。(就在天下称王)

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试题详情

4.第一,要写好这个话题,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思想健康”。虽然说追求什么是个人的事,是他自己的权利,但写文章还是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主题的,要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高尚的追求是有标准的。简而言之,就是追求真.善.美。

 第二,为了能有更好.更适合自己发挥的角度,还需要就这个话题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做到“思路开阔”。 1.可以写为什么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求,追求是人们积极进取的动力。人类正是在不断追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造.完善。历史的车轮正是在追梦过程中飞速地向前发展的。 2.可以写追求什么。追求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然而,追求也应该有一般的标准:符合正义.公理和良心,这样的追求是有意义的.高尚的。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都将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更彰显人性的光辉;追求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他人.心系天下的人都将感受到追求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3.可以写追求要注意什么。(1)确定所追求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2)选择一个恰当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为一个切合实际的.正确的目标而奋斗,即使过程很艰辛,也总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若因“好高骛远”却“锲而不舍”,到头来只能是浪费生命。(3)追求需要执著.坚忍不拔的精神。否则,一事无成。(4)追求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