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0181  300189  300195  300199  300205  300207  300211  300217  300219  300225  300231  300235  300237  300241  300247  300249  300255  300259  300261  300265  300267  300271  300273  300275  300276  300277  300279  300280  300281  300283  300285  300289  300291  300295  300297  300301  300307  300309  300315  300319  300321  300325  300331  300337  300339  300345  300349  300351  300357  300361  300367  300375  447090 

2.下列仪器:①容量瓶  ②蒸镏烧瓶  ③漏斗  ④燃烧匙  ⑤天平  ⑥分液漏斗  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②⑥       D.②③⑥

试题详情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山茶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分液   C.蒸馏   D.萃取

试题详情

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知识,这样,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试题详情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试题详情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试题详情

44.(14分)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有时多云)的变化过程,图丙和丁表示不同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

(1)在图甲a上发生反应的条件有          (至少答三点)。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       图来说明,原因是                       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图乙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H]含量较     (填“高”或“低”)。

(4)丙图中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      ;丁图中Q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       

(5)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          。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干旱的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试题详情

43.(18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所做的实验。据图表可知,探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                  _。要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的容器标号是________      

容器
植物
部位
光质
温度(℃)
O2增加量(mL/8小时)
1
天竺葵


22
120
2
天竺葵


22
15
3
天竺葵


22
-10
4
紫罗兰


22
80
5
紫罗兰


22
10

(2)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图解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碳反应中________      过程。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是________;若温度均保持在20 ℃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________。在温度为10 ℃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         

(3)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画出植物在15-60 ℃范围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

试题详情

42.(8分)下图中A、B分别表示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1)                

  等场所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水。

(2)若B是一个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它随血流进入胸腺后,可以发育成         细胞。

(3)若B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是因为此细胞的

[   ]     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

(4)若B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衣壳粒的场所是[   ]       。

(5)若A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这个CO2分子穿过的磷脂分子共       层。

(6)若A是衣藻细胞,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有     

试题详情

41.(10分)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既提高了产量,又有了安全保障。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一般情况下,良种奶牛所产生的能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往往数量不足,请举出一种可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的方法:         

(2)在基因工程中, 能实现②进入③的常用方法是                 

(3)图中①一般经        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细胞去核后做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4)从④到⑤过程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有             

(5)⑥是⑤生出的后代,那么⑥的遗传性状和          最相拟,为什么?             ,如果②的数量太少,常用      来扩增。 要实现⑥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则要求③的性染色体是        ,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动物叫做转基因克隆动物。 

试题详情

40.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图均为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B.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应选择甲为材料,图中结构1起重要作用;做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应选择乙为材料,主要观察结构2的有关变化

C.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2、4、5; 标号6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甲细胞中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乙细胞中细胞核DNA只复制不转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