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材料一 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方针。中央政府推出两年内投资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其具体内容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
⑴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经济意义(5分)
⑵上述材料体现我国政府履行那些职能?(4分)
材料二 落实投资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需要政府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扎实履行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同时也需要通过各合法的渠道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怎样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5分)
27.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分)
26.图表(13分)
注: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材料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相当一批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但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请回答: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7分)
25.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北京雍和宫参加并主持了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祈愿法会。祈愿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重要的佛事活动之一,主要是通过咏诵祈愿经,祈祷世界和平,去灾灭祸,利乐有情。材料体现了
①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②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③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④我国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第二卷(共50分)
2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英雄模范身上体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①是我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②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③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④体现了党加强政治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 2009年1月7日,针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这是政府行使______的职能。
A.保障人民民主 B.组织文化建设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D.组织经济建设
22.在我国,国家重大事情均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讨论。这说明人民政协:
A.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执行机关
B.是各界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C.履行参政党的基本职责,监督共产党执政
D.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21.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座谈会上,就一些国家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各民主党派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C.参加制定国家方针政策 D.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20.近几年,我国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这表明
①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②人民可以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③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④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尽管过去的2008年2009年使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的政府在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饮水、住房等方面办了许多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这体现了
①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②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④政府的宗旨是让人民当家作主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