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0769  300777  300783  300787  300793  300795  300799  300805  300807  300813  300819  300823  300825  300829  300835  300837  300843  300847  300849  300853  300855  300859  300861  300863  300864  300865  300867  300868  300869  300871  300873  300877  300879  300883  300885  300889  300895  300897  300903  300907  300909  300913  300919  300925  300927  300933  300937  300939  300945  300949  300955  300963  447090 

5.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成为个人的私事。(2)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信教群众和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3)国家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4)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与行政、教育司法相分离。(5)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所以能够适应,在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7)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第一,符合宗教自身规律和特点。第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第三,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8)我国实行和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国家提倡宗教信仰。(9)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典例精析]

(09全国II卷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项“最高权力机关”说法错误;④项“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说法也错误。

(09福建卷28)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间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答案]D 

[解析]A项夸大了“闽宁协作”的意义,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起来;B项说法中“消除”一词太绝对;“闽宁协作”是全方位的,教育科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C项说法不符合题目设问要求;“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双方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故D项正确。要注意设问的限定信息“主要目的”。

(09海南卷1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强调了重视民族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③的说法强调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专题突破]

试题详情

4.宗教概况

(1)含义:(略) (2)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当代世界主要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4)社会作用:(略) (5)我国宗教概况: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是我国的五大宗教。有的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教。(6)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消灭了有阶级和剥削制度,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宗教的本质没有变,还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试题详情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1)含义:(略)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注意: 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三,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第四,各民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共同防御外敌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感情结合起来。

试题详情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内因);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及发达地区的支持(外因)。(4)三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试题详情

1.民族概况:(1)含义。(2)民族是个历史范畴,和阶级国家一样,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的形成是以共同的地域为基础。(3)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前二者是后二者形成的前提,后二者的形成又促进了前二者的发展。共同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4)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5)我们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根本原因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试题详情

6、正常的宗教活动与恐怖主义

试题详情

5、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宗教与邪教

试题详情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试题详情

3、宗教的本质与我国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

试题详情

2、民族平等原则与民族间事实上的差异、差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