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0829  300837  300843  300847  300853  300855  300859  300865  300867  300873  300879  300883  300885  300889  300895  300897  300903  300907  300909  300913  300915  300919  300921  300923  300924  300925  300927  300928  300929  300931  300933  300937  300939  300943  300945  300949  300955  300957  300963  300967  300969  300973  300979  300985  300987  300993  300997  300999  301005  301009  301015  301023  447090 

7.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6.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

  一组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
CO2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
的洗气瓶

NaNO3粉末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浓缩、降温析晶 、过滤

试题详情

5.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①用水鉴别汽油、乙醇、苯   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Na2CO3 和硫酸溶液

③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H4Cl和NaHCO3 固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4.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 1g Cl2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B.在25˚C,101KPa时,14 g氮气中含有7 NA个电子

  C.在0˚C,101KPa时,含有 NA个氢原子的氢气体积为22 .4 L

   D.标准状况下11.2 L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 .5 NA

试题详情

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⑤>④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

试题详情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Al2O3

B.在医疗上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用于现代通讯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硅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 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 溶液

试题详情

1.氢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3   B.它们都是强氧化剂

  C.H、D、T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D.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试题详情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卷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K  39  Fe  56 

试题详情

3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概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本状况。 (2分)

(2)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产值的17%左右,现代工业中几乎没有重工业。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3)共和国建立后,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人民政府对工业化建设提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分)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业建设中出现了什么失误?有何影响?(2分)

(5)概述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2分)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详情

35、下列报刊在历史上创办的先后顺序是(   )

A.《时务报》  《民报》  《昭文新报》  《新青年》

B.《昭文新报》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C.《新青年》  《时务报》  《民报》  《昭文新报》

D.《时务报》  《昭文新报》  《民报》  《昭文新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1)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主要内容和结果怎样?(6分)

(2)制度上感觉不足,导致哪些了重大事件的发生? 请任选一个陈述其主要内容。(5分)

  (3)“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请写出第二期的大致时间范围。当时的世界背景如何,这种世界背景对当时中国形势有何影响?(4分)

  (4)“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有人说它成功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出理由。(2分)

   材料二: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5)你认为“新旧之争”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请以两个具体史实为例。(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