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月一2009年2月我国CPI和PPI指数的变化情况图
注: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材料二:2007年第三季度一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GDP的变化情况图
材料三:由美国次货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仍在全球蔓延,为克服其对中国的影响,2008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货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还决定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十项.具体应对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并指出要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5分)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0分)
26、材料一 近几年,由于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许多地方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大中城市的房价更是令人堪忧。
材料二 2008年3月份,新设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过去的“建设部”相比较,“住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新上任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长姜伟新表示,这样的名称变化正体现了国务院对住房问题的重视。
(1)在我国,哪些因素在拉动房产价格的不断上升?(10分)
(2)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不少地方的房产价格开始回落,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10分)
2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现在农村发展受到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不足的制约。特别是现在农村经济单纯以种植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落后、不合理,农村产业链延伸不足,制约农村经济附加值的提高。未来20年我国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农业,可是农村高素质人才只占农村劳动力的0.2%,培养新型农民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农村过剩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50%。伴随城乡差距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治安环境等不足呈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乡镇政府宏观引导缺乏实力。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在发挥财政支农的重任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12分)
24、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
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
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 )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3、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21、表1欧元兑美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根据表1数据计算判断,汇率的变化将有利于( )
日期 汇率 |
欧元兑美元 |
美元兑人民币 |
2008年2月12日 |
1.46 |
7.18 |
2008年7月14日 |
1.59 |
6.83 |
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
C.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 D.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
20、研究经济问题通常需要通过调查搜集量化数据,并加以统计分析某学生研究小组了解到,烟草行业尽管上缴可观的税收和利润,却也让社会付出了极大代价。于是他们准备以此为主题,研究社会为烟草消费所付出的经济成本。以下选项中可以作为调查统计项目的是( )
①烟草广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 ②吸烟造成人员早亡而导致的劳动力损失
③吸烟引起火灾损失及救火和重建的支出 ④以吸烟为“酷”对社会风尚的错误导向
⑤烟雾烟蒂造成环境污染损失及治理费用 ⑥因吸烟导致疾病产生的医疗和误工费用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