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0891  300899  300905  300909  300915  300917  300921  300927  300929  300935  300941  300945  300947  300951  300957  300959  300965  300969  300971  300975  300977  300981  300983  300985  300986  300987  300989  300990  300991  300993  300995  300999  301001  301005  301007  301011  301017  301019  301025  301029  301031  301035  301041  301047  301049  301055  301059  301061  301067  301071  301077  301085  447090 

14.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这个事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

A.在处理个人财产上不够完善   B.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

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

试题详情

13.《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一户平民所住房屋)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不利于新式农具的推广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试题详情

12.下列机构与少数民族聚居有关的是① 西周分邦建国的“鲁”  ② 秦朝设置的“道”

③ 唐代推广的“羁縻府州”   ④ 元朝确定的“江浙行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图5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不能确定

10.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属温带季风气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影响甲海域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洋流

C.海陆位置、洋流       D.太阳辐射、洋流

试题详情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200000),其中虚线a、b分别为两个不同季节的水位,完成7~8题。

7.图中a、b水位差可能是

A.0.9m       B.1.2m

C.1.4m       D.1.5m

8.春季时a、b等值线之间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震灾害

试题详情

2008年12月6日,第二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在竹制品名镇百丈开幕,展会上有新鲜的竹笋、竹制笔记本电脑桌、竹地毯,还有竹纤维制成的毛巾、内衣内裤。如今百丈已成一个有竹产业的创新和集聚空间的竹子名镇。据此完成5-6题。

5.这些竹产品之间体现生产协作关系的是

  ①竹笋   ②竹纤维   ③竹电脑桌   ④竹毛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影响竹产品由竹笋向竹内衣内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竹子的产量   D.高新技术

试题详情

图3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条曲线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 甲曲线所代表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 乙曲线所代表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

C. 丙曲线所代表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D. 丁曲线所代表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

4.与我省东部大多数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的

人口变动情形最相似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试题详情

图1为甲、乙、丙三地6月22日至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 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的是甲地

2.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基本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题详情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B人是时代延续的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人生观和价值观:(第11---12课,探讨人和社会的关系)

主要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 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 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试题详情

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