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异曲同工。
3.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采桑下·重阳》)。
2.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此种考查方式单刀直入或用一个“主题”引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曲同工的诗句,要求考生在揣摩题旨和细细回忆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对名句进行准确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和《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
4.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_______,著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他写的《归田园居》中有“ _______,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在《_______》中写道:“飘飘何所似?_______。”这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有“_______,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3.古代诗词常用“空、自”等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陆游《_______》中的“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李清照《一剪梅》中的“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_______,_______”。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这些句子都用一“空”字抒写了怀才不遇之情。
2.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情绪却异彩纷呈。李煜《_______》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李白《_______》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张继《_______》中的“月落呜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
命题者用一“话题”贯穿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联系与“话题”有关的名句,然后进行准确默写。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但高三复习的有限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文默写的六种形式
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默写题所考内容在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在文体上侧重诗歌和散文,在内容上侧重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其中,湖南卷侧重于课本内容。随着高考的改革,古诗文默写的形式也精彩纷呈,实现了由单纯识记默写向理解识记默写能力培养的跨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六种。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上这四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