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场所及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次分别是
①脱氧核苷酸 ②核糖核苷酸 ③氨基酸 ④细胞核 ⑤细胞膜 ⑥细胞质 ⑦A与T,C与G配对
⑧A与U,T与A,G与C配对 ⑨A与U,G与C配对
A.①②③、④⑤⑤、⑦⑧⑨ B.③②①、④⑤⑥、⑦⑧⑦
C.①②③、④④⑥、⑦⑧⑨ D.②①③、④④⑥、⑦⑧⑧
27、噬菌斑(如下图1)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后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2。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是因为此阶段被侵染细菌还没有裂解
B.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几乎全部裂解
26.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CCC、CCU 苏氨酸 ACU、ACC、ACA
甘氨酸 GGU、GGA、GGG 缬氨酸 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一”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25.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不可能是由于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
A.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24.下图表示人体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转录和翻译过程,a-d表示四种基因突变:a丢失C/G;b增加C/G;c由T/A变为C/G;d由T/A变为C/G。假设四种突变均独立发生,突变后血红蛋白不发生变化的是: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谷氨酸GAA /GAG;甘氨酸GGA;天冬氨酸AAU/AAC;赖氨酸AAA/AAG)
A .a
B. b
C. c
D. d
23.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过程均在细胞核中完成
B. 过程①和⑤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C. 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均存在①②③④⑤的过程
D. 在②过程中,DNA的遗传密码决定RNA的碱基序列
22.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交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④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2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人为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20、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19.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 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a变为b、c、d 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