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1035  301043  301049  301053  301059  301061  301065  301071  301073  301079  301085  301089  301091  301095  301101  301103  301109  301113  301115  301119  301121  301125  301127  301129  301130  301131  301133  301134  301135  301137  301139  301143  301145  301149  301151  301155  301161  301163  301169  301173  301175  301179  301185  301191  301193  301199  301203  301205  301211  301215  301221  301229  447090 

1.绿色GDP   D 

 ①仍以国界为标准计算  ②仍以货币形式表现   

③其数值小于GDP  ④仍然是反映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某服装加工厂购进一匹布料,其付出的款项包括布料的销售额850元、增值税金l 44.5元(850元×  1 7%的税率)。该增值税金由纺织厂上缴并开具给服装  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黝注暇商品销售价850元,  增值税金144.5元,合计994.5元。服装厂将这匹布料加工成服装后销售给商店,其销售价为1 500元。服装厂应缴的增植税金是B 

A.120元    B.110,5元   C.255元   D.1 44.5元 

B.根据公式纳税额=(增值后一增值前)×税率,先算出增值额=1500-850=650(元),再算纳税额=650x17%=110.5(元)。 

★ 热点经济术语练习题 

试题详情

例: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按劳分配:800+200 

生产要素分配:2400+12000+600 

这三项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党的十七大所说的财产性收入。 

试题详情

例8:某商业银行在2004年吸收存款5000万元,发放贷款3500万元,当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请问该银行2004年的利润是   

A、430万元       B、200万元      C、480万元      D、80万元 

解析: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储户的存款利息最终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利息,因此,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始终高于存款利率。商业银行的银行利润计算公式为: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可见,该商业银行在2004年的利润为:3500×8%-5000×3%-50=80万元,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D项。 

试题详情

   (例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_______。 

  A. 10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党的十七大把它称为合法的财产性收入),不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 

试题详情

(例题)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 D) 

A.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把握好GNP与GDP的定义和计算范围。顾名思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国土为界来进行计算的。所以,答案为D。 

知识拓展: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有何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第二,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常住居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全部计人国民生产总值,它不包括外国公民在居住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界为计算范围,只要在本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所生产的,全部计人国内生产总值,它不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试题详情

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A 

A.6550亿元   1 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 

C.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 

解析:A.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一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 

试题详情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 2008年3月1日 起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假设小李2008年2月份和3月份的工资都是4000元,那么他3月比2月应少纳税   元。C 

级  次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  率(%) 
    1 
       X≤500 
      5 
    2 
    500元<X≤2000元 
     10 
    3 
    2000元<X≤5000元 
     15 

A.2 1 5元    B.235元    C.60元    D.360元 

解析:C.起征点为1600元,2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4000-1600=2400(元),小李应纳税:500 x5%+1500×lO%+400×15%=235(元);起征点为2000元,3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4000-2000=2000(元),小李应纳税:500x5%+1500x10%=175(元);那么小李3月份比2月份少纳税:235一175= 60(元)。 

知识归纳 

考查知识点:个人所得税 

试题详情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此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例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B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例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据此分析:在A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对于B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 0.7a /0.2b)=1+( 3.5a /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在C、D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拓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