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1421  301429  301435  301439  301445  301447  301451  301457  301459  301465  301471  301475  301477  301481  301487  301489  301495  301499  301501  301505  301507  301511  301513  301515  301516  301517  301519  301520  301521  301523  301525  301529  301531  301535  301537  301541  301547  301549  301555  301559  301561  301565  301571  301577  301579  301585  301589  301591  301597  301601  301607  301615  447090 

16.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 F3中表现有芒植株的比例为( D  )

A.1/8    B.1/4   C.3/8   D. 1/6

[解析]未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前的F2为1/4    BB、2/4Bb、1/4bb,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后的F2为1/3   BB、2/3Bb,由于只有2/3 Bb能自交产生有芒的植株,所以F3中表现有芒植株占2/3×1/4=1/6。

试题详情

15.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凝胶电泳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I所示)。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带谱,可将这些DNA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儿女,其中1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Ⅱ),由此可推知四个儿女的基因型(用D、d表示一对等位基因)正确的是(  C  )

A.1号为XdXd   B.2号为XDY   C.3号为Dd   D.4号为DD或Dd 

[解析]结合图I和图II可判断出1号的基因型为dd,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Dd,4号为纯合体其基因型为DD。

试题详情

1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取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过程中,必须使用生长素使染色体加倍

[解析]考查生物育种的有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一共采取了三种育种手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过程①是多次自交和筛选,使得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提高;过程②是花药离体培养,采用任一株F1的花药均可;但取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过程中,使染色体加倍的不是生长素而是秋水仙素;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的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试题详情

13.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杆抗锈病(DDTT)和矮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 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为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前一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法,原理是基因重组,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3/8、 1/4。后一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法,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数目成倍的增加而不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均为纯合体,全部可用于生产。

试题详情

12、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活动逐步合成中间产物和紫色素,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右图所示),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香豌豆基因型为B_D_时,才可能开紫花

B.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

C.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 : 4 : 3

D.基因型Bbdd与bbDd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 1 : 1: 1

[解析]基因型Bbdd与bbDd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 1 :2

试题详情

11、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可产生D、d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1:1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解析]基因型为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可产生D、d两种类型的配子,D配子与d配子的比例为1:1,故A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知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的数目越多,其相互组合的方式也就越多,产生配子的种类也越多,故C正确。非等位基因有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也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连锁而不是自由组合。

试题详情

10、下图I表示某种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80℃的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正确的是( D )  

[解析]图I中物质量的变化曲线属于“S”型,酶活性的大小可以用曲线上各个温度点切线的斜率大小来表示,从图I中可知,斜率最大的点对应的温度为40℃,在60℃时斜率趋向于0。

试题详情

9、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B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而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和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试题详情

8.下图是表示生物体内糖类代谢过程的示意图。对这一图解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②过程发生在人体的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C. 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⑥过程所需的各种酶

D. 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③过程称为无氧呼吸

[解析]②表示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此过程只能发生在人体的肝脏细胞,选项A错误。③过程所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选项B错误。③⑥过程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选项C正确。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③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过程,因此选项D错误。

试题详情

7.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的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

B.③④均来源于早期胚细胞的有丝分裂,因此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将相同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人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而实现的

[解析]①→②为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的过程,细胞体积增大则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③④遗传物质相同,但经c过程的细胞分化后,基因表达的结果不同。⑤⑥高度分化已失去分裂能力,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而无DNA的复制,所以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人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的程序性凋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