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分)王明是一名生物爱好者,一次他在重复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并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还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所写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分析:这种特殊遗传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的特殊性。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有 3 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1:4:1 (2分) 。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子二代出现了9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应选择待测子一代豌豆和
矮茎(隐性亲本) 豌豆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 高茎:矮茎= 5:1 (1分) 。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从王明对此实验的研究过程,可看出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假说演绎法 。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写出四倍体DDdd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值。在产生配子时,配子中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一半的,同时4个等位基因间的分离是随机的,进入同一个配子的是4个等位基因中的任意2个,故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进行测交实验时,是子一代豌豆(DD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矮茎豌豆只产生d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均为三倍体,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5:1。
5. (10分)下图1表示某种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DNA复制____,CD段变化发生在 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 (2分) 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 4 染色体组,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 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 BC 段,对应于图3中的 B 。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分) 。
[解析](1)图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所以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均可用此图表示。从图形分析,AB代表间期DNA的复制;CD代表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II后期。
(2)图2中,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染色体可以分为四组,故甲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为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3)图2中,乙图为减I后期,每个染色体均含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对应于图3中的B。
(4)图2中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可知此生物个体为雌性,丙图所表示的时期为减II中期,所以
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图中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为复制产生的,染色单体上所含有的基因应是相同的,如出现不同,则说明有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4、(8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甲所示,细胞呼吸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M点的含义是 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其他合理答案也行) 。在L点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是 1.0 mol/h。
(2)乙图反映细胞呼吸过程中02的吸收及C02的释放情况,图示曲线是在什么条件下测得的?
无光(或黑暗) 。
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 CO2释放量的相对值大约为0.4,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大约为0.1。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9___倍,
(3)影响甲图中a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温度 ;综合甲乙两图考虑,如果P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 15 %。
(4)绘制下列有关曲线图:
①甲图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0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0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在甲图中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②在乙图中绘出无氧呼吸C02的释放量与02浓度的关系。
[解析](1)在L点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值是指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表观光合作用(又叫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0.6+0.4。
(2)有光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无法严格控制变量,故图示曲线是在无光条件下测得的。 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O2吸收量的相对值大约为0.1,CO2释放量的相对值大约为0.4,可推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相对值大约为0.1,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相对值大约为0.3,由此可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0.016,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0.15,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9倍。
(3)从曲线可看出当外界氧气浓度大于15%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不再变化,故P点的氧气浓度应大于15%。
(4)参见右图①、②
3、(10分)今年甲型H1N1流感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先后爆发。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为防治疫情,各国研究小组纷纷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研制工作。下面为某研究小组的前期研究工作的简要操作流程图: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逆转录 。
(2)实验中常采用PCR扩增得到H基因, PCR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主要特点是 耐高温 。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B______。
(3)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的酶是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分) ,其作用部位为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 键。
(4)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一般需要将H基因与载体结合,常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
噬菌体的衍生、动植物病毒 等,在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已经导入目的基因时,常常要借助载体上 标记基因 的表达。
(5)甲型H1N1流感患者常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若某人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在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基因(核酸)的碱基序列 比较。
[解析]由于DNA分子中,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只形成2个氢键,所以含G、C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因为题目有“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的要求,符合条件的引物对中必须G、C含量较多,所以答案是B不是A。
2、(7分)2008年8月11日,西班牙女自行车选手,27岁的玛丽亚·莫里诺使用禁药曝光。在7月31日奥运村里的一次赛前检查中,她被发现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成为奥运会期间兴奋剂检查中第一个落网的违规者。国际奥委会纪律委员会取消了她的参赛资格。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界对所有违禁药物的总称,包含种类很多,常用的兴奋剂有雄激素及其衍生物、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等。
(1)由下图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从而增加血液中 红细胞 数量,促进机体细胞进行 有氧呼吸 ,提供能量。医学上可用于治疗由某些原因引起的贫血,作
为兴奋剂常被用于长跑、自行车赛等耐力耗氧项目。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 减少 (填“增大”或“减小”),从而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2)雄激素及其衍生物类兴奋剂属于 脂质(或固醇) 类化合物,常被用于短跑、柔道、投掷等
项目,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此类兴奋剂会使血液中雄激素含量过高,从而 抑制 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导致相关激素的分泌量 减少 ,进而引起自身雄激素分泌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性腺萎缩,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反馈调节 。
[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由肾脏细胞合成,缺氧时可释放入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与骨髓红系造血前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加速血红素、血红蛋白及有核红细胞的成熟及增殖分化。雄激素及其衍生物类兴奋剂属于脂质类化合物,性激素的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一样,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1、(6分)美国某研究小组最近发现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合成了反义RNA ,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癌变,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称为___转录 ___,在 细胞核 中进行。
(2)与②过程直接有关的核酸除图中所示外还有
___tRNA(或tRNA和rRNA)_____。
(3)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 A-U ,如果细胞中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被沉默,此时__ ② ___(填序号)过程被抑制。
(4)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___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_____。
[解析]图中①过程表示转录,②过程表示翻译,与翻译过程有关的核酸有mRNA、tRNA、rRNA。由于杂交分子是由一条反义RNA链和一条mRNA链形成,故其特有的碱基对是A-U,由于由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与反义RNA形成了杂交分子,从而使其无法进行翻译,所以抑癌基因的表达被阻断。
20.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B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四分体的结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若这2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经过了间期DNA的复制,则1个四分体中有2个A,2个a,2个B,2个b,即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若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存在。
19.某生物细胞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1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当细胞经过连续2次有丝分裂后,产生含15N同位素标记DNA分子的细胞个数不可能为( D )
A.2 B.3 C.4 D.1
[解析]该细胞有1对同源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当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时,产生的2个子细胞的DNA分子都是一条单链含15N,另一条单链含14N。当进行第二次分裂时,对一个细胞而言,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一个染色单体上的DNA为14N14N,另一个染色单体上的DNA为15N14N。在细胞分裂后期,2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成为2条染色体,随机地向两级移动。由于体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因此形成的子细胞有以下几种可能:①2个子细胞均为含有14N14N与15N14N的细胞;②一个子细胞为含有15N14N与15N14N,另一个子细胞为14N14N与14N14N。也就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是产生一个含15N的细胞和一个不含15N的细胞;二是产生2个含15N的子细胞。由于第二次分裂是2个细胞的分裂,彼此有几种组合方式。因此产生以下3种情况:①各产生1个含15N的细胞,即总共产生2个含15N的细胞,②各产生2个含15N的细胞,即总共产生4个含15N的细胞,③分别产生1个与2个含15N的细胞,即总共产生含3个15N的细胞。
18.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B )
A. 43% B. 48%
C. 52% D. 57%
[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48%。
17. 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 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我们的捕捞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 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该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
[解析]该图表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中b点的斜率最大,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点处,斜率明显减小,说明环境阻力增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