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1425  301433  301439  301443  301449  301451  301455  301461  301463  301469  301475  301479  301481  301485  301491  301493  301499  301503  301505  301509  301511  301515  301517  301519  301520  301521  301523  301524  301525  301527  301529  301533  301535  301539  301541  301545  301551  301553  301559  301563  301565  301569  301575  301581  301583  301589  301593  301595  301601  301605  301611  301619  447090 

山东泰安东部某镇的学生,利用假期对本镇的主导产业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主导产业出现了以下变化过程:木材公司→菌类养殖公司→建筑采砂公司。回答5-6题。

5.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主导产业出现的变化过程反映了               (   )

A.当地环保建设初见成效

B.人口增长过快

C.当地环境破坏严重

D.产业多元性,经济发展迅速

6.该同学为该镇提出了可行性措施的建议,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开山发展采石业  ②封山育林  ③以采石业为龙头,发展水泥等建材业  ④产业多元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5.C  6.D

试题详情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据此回答3-4题。

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雨林地区生物循环旺盛的表现是                            (   )

A.光合作用强烈                 B.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

C.养分保存在土壤中吸收慢            D.植物会很快变成枯枝落叶

答案  3.A  4.B

试题详情

(原创题)2008年6月16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据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2题。

1.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经济效益为核心

答案  B

2.下列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答案  C

试题详情

1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试题详情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5-16题。

15.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答案  A

16.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D

试题详情

(原创题)2008年10月9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在土地制度、城乡两元经济结构体制上寻求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是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

A.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             B.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

C.滥占耕地现象已不存在             D.城市用地紧张,房价难抑

答案  A

14.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18亿亩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   )

①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  ②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③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④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试题详情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0-12题。

 





☆☆
 
☆☆
☆☆☆☆

☆☆☆
 

☆☆☆


☆☆
☆☆☆☆
 

☆☆☆☆
☆☆☆


10.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寒潮  酸雨                B.酸雨  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答案  C

11.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   )

A.纬度位置  森林覆盖率高            B.纬度位置  地形

C.降水量  地形                 D.纬度位置  土壤

答案  B

12.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09·海南三亚模拟)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7-9题。

7.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的位置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8.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9.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答案  7.C  8.D  9.C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地某日大气热量收支状况和太阳高度变化图”,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北京时间和太阳高度,热量值从外圆到圆心由小到大。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湿地萎缩

C.土地荒漠化                D.酸雨危害

答案  C

5.为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应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   )

A.RS          B.WPS        C.GIS        D.GPS

答案  A

6.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

A.东北河流进入夏汛

B.华北地区冬小麦进入返青季节

C.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D.天山雪线高度达到最高值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