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1439  301447  301453  301457  301463  301465  301469  301475  301477  301483  301489  301493  301495  301499  301505  301507  301513  301517  301519  301523  301525  301529  301531  301533  301534  301535  301537  301538  301539  301541  301543  301547  301549  301553  301555  301559  301565  301567  301573  301577  301579  301583  301589  301595  301597  301603  301607  301609  301615  301619  301625  301633  447090 

2.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麦和柑橘冻害的北界大致和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相一致(不包括新疆)?

(2)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3)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答案  (1)小麦冻害北界与经过长城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一致;柑橘冻害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

(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第三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

(3)四川、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4)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试题详情

4.读“亚洲东部地区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的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在以下选项中的                    (   )

A.隆冬季节         B.冬春之交      C.春末夏初      D.秋末冬初

(2)图中锋面在图示位置较长时间徘徊,形成         天气现象。

(3)2003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分析说明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梅雨  (3)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大。南方干热天气的成因主要是:长时间受副高(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试题详情

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可怕的旱灾使一些地方的

河流湖泊干涸。由于河口海水倒灌,非洲西部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飞扬的黄沙淹没了沙漠边缘的田园和牧场。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烧毁了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1985年降水略有增多,蝗虫又铺天盖地地飞来。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干旱又引发了哪些自然灾害?试画一幅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

答案  (1)处于降水不稳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田地耕作困难,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出现灾荒。

(2)如图所示:

试题详情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  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答案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

试题详情

2.(2009·山东淄博模拟)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造成此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2)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         

(3)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

(4)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答案  (1)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

(2)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北方地区的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易造成水灾

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是两头翘,中游地势较低,而下游因为黄河改道淤积,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水系: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水流急,积水快

③黄  长江

④淮河流域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

(3)非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

工程措施: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

(4)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等。

试题详情

1.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答案  (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