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麦和柑橘冻害的北界大致和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界线相一致(不包括新疆)?
(2)指出图示区域小麦、柑橘冻害分布的共同特点。
(3)四川、重庆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但无冻害。其原因是什么?
(4)说明北疆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答案 (1)小麦冻害北界与经过长城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一致;柑橘冻害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
(2)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第三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
(3)四川、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4)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4.读“亚洲东部地区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的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在以下选项中的 ( )
A.隆冬季节 B.冬春之交 C.春末夏初 D.秋末冬初
(2)图中锋面在图示位置较长时间徘徊,形成 天气现象。
(3)2003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分析说明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梅雨 (3)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大。南方干热天气的成因主要是:长时间受副高(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可怕的旱灾使一些地方的
河流湖泊干涸。由于河口海水倒灌,非洲西部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飞扬的黄沙淹没了沙漠边缘的田园和牧场。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烧毁了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1985年降水略有增多,蝗虫又铺天盖地地飞来。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干旱又引发了哪些自然灾害?试画一幅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
答案 (1)处于降水不稳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田地耕作困难,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出现灾荒。
(2)如图所示: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 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答案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
2.(2009·山东淄博模拟)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造成此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2)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 。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 。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 。
(3)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
(4)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答案 (1)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
(2)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北方地区的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易造成水灾
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是两头翘,中游地势较低,而下游因为黄河改道淤积,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水系: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水流急,积水快
③黄 长江
④淮河流域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
(3)非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
工程措施: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
(4)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等。
1.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答案 (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