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保证。有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不少,打黑除恶能体现公平和促进和谐。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规范行政权力,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应该健全法制,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
4.重庆“打黑除恶”系列案开庭。2009年10月12日,震惊全国的重庆打黑系列案将在重庆各中级法院陆续开庭,杨天庆涉黑团伙案及刘钟永涉黑团伙案将同时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案人数多达31人。李义涉黑团伙案10月12日开始在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而引人注目的文强弟媳谢才萍涉黑团伙案于13日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了解,包括文强案及当地人熟知的“黑帮大哥”陈明亮、岳村、黎强等涉黑团伙案件都未被安排在此次开审行列之中。杨天庆涉黑团伙案及刘钟永涉黑团伙案同时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是重庆打黑除恶第二阶段,即审理阶段的开始标志。
[考纲要求]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盘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重庆市的打黑风暴、公安部的明确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持之以恒地重拳打黑、综合治理,黑恶势力必然无处遁形,我国社会必将更加和谐。打黑除恶是一场“持久战”。毋庸讳言,黑恶势力不光是重庆有,全国都有;不只是中国有,全世界都有,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因为市场经济是其存在的条件,而市场经济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黑恶势力是无法根本铲除的,只能把他们抑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不能奢望一次打黑,就彻底根治黑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领导干部的地域回避局限于党政一把手及组织、人事、公安等少数岗位,形成了大批地方“土官”。而黑恶势力的存在和发展,又必然得益于地方“土官”的庇护。地方官员的本土化、地方势力化,给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官黑勾结、警匪勾结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或者说丰厚的土壤。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标本兼治,除坚持不懈地打黑除恶外,还要依靠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法律手段来解决根本的、长远的问题,着力发展健康的社会组织,培育良性力量来抑制黑恶势力。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黑除恶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 事实胜于雄辩,此番打黑风暴,效果甚佳,不仅重庆老百姓叫好,还博得了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国外媒体也高度关注。重庆打黑刚转入审判阶段,要将打黑的成果稳定下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打黑除恶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息息相关,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高考备考时,要紧密围绕这些大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等,与教材知识进行有机衔接,从中领悟到党、政府、司法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以更深层次地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当前高考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历史、政治等学科内容,在复习时可适当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现实问题。2010年高考有可能以打黑除恶为载体,从政治、历史角度综合考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而对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往往侧重考查其历史教训。
[教法指引]
3.重庆“打黑除恶”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1)人民网评论: 打黑“打得狠”才能“唱得红”,这就是重庆打黑后面的逻辑。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不惧风险、不怕艰难,才能让群众喝彩,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网友们对重庆和全国打黑行动的期待是很深的:凡是属于黑恶势力的,一打到底:不但苍蝇要打,豺狼要打,那些恶老虎更要打,要真正做到除恶务尽!谁让老百姓满意,老百姓就会为谁鼓掌!打黑除奸,势在必行!重庆的打黑行动理应延伸到全国!(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重庆“打黑除恶”缘何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概括的讲就是十六个字:良心、决心,品质、意志,思维、作为,胸怀、担当。再简单点就是八个字:正心、养性、立人、成事。显然,这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历经千年沧桑大地给予这些政坛风云人物的滋养和启迪。(3)200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专门作出批示,称打击、铲除黑恶势力,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的民心工程。近期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政法机关加大工作力度,见到了明显效果,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2.重庆掀起“打黑除恶”大风暴。2009年6月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打黑除恶的要求,推进“平安重庆”建设,由重庆市公安局摸排爱丁堡小区命案入手,拉开了重庆市打黑除恶行动的大幕。市委常委会先后四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刘光磊为组长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公安机关先后成立了245个专案组,发挥了打黑除恶主力军作用。截至10月25日,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28起,涉及58种罪名,其中侦破故意杀人案24件;抓获涉案人员2915人,刑事拘留384人,逮捕1567人;缴获各类枪支79支,子弹1482发,手雷4枚,管制刀具221把,冰毒62.01公斤;查扣涉案财产17.43亿余元。陈明亮、龚钢模、陈坤志、岳村、黎强、王天伦等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无一漏网,160多名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捕归案。目前,检察机关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涉黑涉恶案件36件327人,杨天庆、谢才萍、黎强、李义、张波、刘钟永为首的6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已被提起公诉。岳村、陈坤志、陈明亮、王兴强、邓宇平等5个重大涉黑案件已经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特别是以文强为首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以陈明亮、龚刚模、黎强等为代表的24名黑恶团伙头目被打掉,大快人心。
专题十三 打黑除恶 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专题要点]
1.重庆“打黑除恶”概况。1997年,重庆设直辖市。这个因水而兴的码头城市,自此成了中国西部的桥头堡和发展重心。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暴利,一些人使用暴力垄断市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他们开始谋取人大代表之类的政治身份,并在警界寻找保护伞。而巴蜀深厚的江湖文化背景--“袍哥”传统,也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滋生的土壤和润滑剂。2007年主政重庆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了“平安重庆”的目标。2008年6月,他将“打黑英雄”王立军从辽宁调至重庆任公安局局长。而重庆发生的出租车罢运、“7字头”公交车事故,以及“3·19”枪案,更让主政者觉察到了涉黑问题的严重性。打黑行动悄然展开,2009年8月,重庆司法局局长、被传与多名“黑老大”交往甚密的文强落马。官方统计,截至10月25日,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28起,涉及58种罪名,其中侦破故意杀人案24件;抓获涉案人员2915人,刑事拘留384人,逮捕1567人(其中,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700人);缴获各类枪支79支(其中军用枪支11支含2支冲锋枪、其他枪支68支),子弹1482发,手雷4枚,管制刀具221把,冰毒62.01公斤;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财产17.43亿余元。长期盘踞重庆市的重大涉案团伙受到毁灭性打击,陈明亮、龚钢模、陈坤志、岳村、黎强、王天伦等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无一漏网,160多名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捕归案。
(五)结合地理知识
1.积极关注中国参与的重大国际事件如朝核六方会谈等的发展状况,并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说明相关问题。
2.应重视世界上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进展状况,并分析说明与之有关的地理问题。
为什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调剂资源余缺,参与世界资源的分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能力。
(3)还可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经济全球化角度进行分析。
2.从哲学角度分析,主要结合联系的观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分析。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既合作又竞争,在合作中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强化合作。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2)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进入新世纪,各国都在谋求长远发展战略,都在努力争取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还可从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等角度分析。
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
(2)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
(3)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要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
(4)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发展对外关系中既要看到各国利益的冲突,又要把握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寻求合作与共赢,推动国际关系良性发展。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沟通,创造有利条件,选择有利联系,避免不利联系。在处理国家关系中既要以史为鉴,又要面向未来,坚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和处理国家关系,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3)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待国家关系,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国家之间虽然有摩擦和冲突,但合作是主流,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处理国家关系时,要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以建设性、前瞻性的态度努力保持和扩大合作的领域;同时,也要本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相待的精神,尊重差异,妥善处理和缩小彼此间的分歧。
还可用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知识点进行分析。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方面观察和分析国际问题,处理国际事务,要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另一方面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力量,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要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才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有所作为。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方式,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准则,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还可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立足点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综合]
1.用经济常识的观点说明“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主张。
(1)经济全球化。 (2)市场经济的特征。 (3)对外贸易原则。 (4)对外贸易的作用。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看本质、看主流。 (5)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需要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3.“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4.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必然性。
(1)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2)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4)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是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基本目标、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本立足点的体现。
5.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国家的对外职能。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4)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5)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6)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9)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6.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发展大国关系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作用。
(1)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世界各大国是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大国关系的发展对整个国际关系有重大影响。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大国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大责任。
(3)发展大国关系有利于世界合作与共同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7.简要分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经济学意义?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
(4)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
8.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1)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统一起来。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要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4)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6)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9.请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政府应如何提高我国引进外资质量?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政府要贯彻依法治国原则,做到依法行政。
(3)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结合历史知识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2.了解历史上的中外关系,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非关系、中朝关系等。
3.了解重要的国际关系,如美欧关系、美日关系、东西方关系等。
4.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趋势。
(三)结合政治常识
1.要按照外事为民的要求,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外事工作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推进和谐世界是我国“和谐”理念在外交工作上的自然延伸,并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体现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辩证关系。中国反对台独和“东突”恐怖主义活动,发展国防事业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积极同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体现了国家的对外交往职能。中国在朝鲜、伊朗核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向国际增派维和人员,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援助等,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职能。
2.国际关系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和冲突的根源。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国间共同利益面扩大,相互依存和相互借重程度加深,同时在地缘政治战略上的竞争也日趋明显,所采取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3.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环境保持总体稳定,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一致的,充分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已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4.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
5.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支持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主导作用,倡导对话与合作,反对动辄施压动武。中国支持联合国为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加强发展机制,保障发展资源,营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支持联合国继续通过必要和合理的改革,加强其权威和作用,提高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特别是将发展作为改革的目的。
6.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体现了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积极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FFA)建设,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结合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当今国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的,是中国外交工作的新主张,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必将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必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相结合,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这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和谐世界”外交新主张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基础,是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创新。
4.坚持矛盾分析法。2006年,国际战略安全形势稳定,但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分歧和竞争也很明显;不同文明交流加深,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这些情况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目前世界处在转型的时期,动荡和发展不平衡是这个时期的明显特征,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人权是一个普遍价值,各国均有义务促进和保障人权,但是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国情相结合,各国要承认和尊重文化及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环境保持总体稳定,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建设和谐世界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高举构建和谐世界的旗帜,另一方面,首先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妨碍国际关系民主化,恐怖主义和极端思维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发展不平衡,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引发地区热点,全球化使世界进入矛盾高发期,这些因素的存在说明和谐世界的实现是充满曲折的过程。
7.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对待朝鲜核试验,朝鲜政府认为是“一次历史性事件,能给朝鲜军队和人民带来幸福”,而国际社会却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这体现了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8.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我.国提出“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中国内政在外交上的延伸,是对中国宝贵外交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一)结合经济常识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中国要积极地发展双边的、多边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国与东盟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区,中美首次战略经济对话等体现了这一道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的和谐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所以我们倡导以相互开放取代彼此封闭,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