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9.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8.居民投资的多元化和家庭消费水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加了居民收入,使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7.财政收入及财政的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财政收入增加,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国防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6.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5.国企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国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巩固公有制经济。
4.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的圆满成功、神舟系列、嫦娥一号等成功发射,三峡工程等建成,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确立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60年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决定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符合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的要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