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787年宪法与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
(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邦联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它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这就给英国的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政治上的松散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选修2]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后,成为13个各自为政的邦。1781年《邦联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但是,此时的邦联仍是一个松散的结构,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各邦自行其是.彼此矛盾重重。
根据《邦联条例》,中央最高机构是邦联国会,但邦联国会权力极小,各邦均保有完整的主权与军队。面对动荡不安的彤势,华盛顿、麦迪逊等革命元老经过思考。决心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体制。
既要用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个州紧密地统一起来,又要在这样一个大国里确保共和制.这是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新问题。华盛顿及许多领导人认识到: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成为当务之急。,
[选修4]华盛顿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这时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1787年宪法和美国的民主制度
1787年5-9月.制宪会议在费城秘密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大多数受过大学教育,不仅熟悉盂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而且都是在独立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华盛顿、富兰克林等出席了会议。但是核心人物却是年仅36岁的弗古尼亚代表麦迪逊(1751一1836),他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1787年9月,代表们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即1787年宪法。
[选修2]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先后经过13个州的批准.宪法正式生效。
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
第一,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包括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第二,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第三,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巾民选产生。根据这部宪法,在北美大陆上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其和国。
[选修2]1787年宪法是对整个政府框架的规定,为了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裁和政府滥用权力,制宪者设计了一系列分权制衡的机制。
按照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由立法机构、总统和联邦法院三个部分构成。立法权属于国套,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议员均由各州选举产生,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既是行政首脑,又是最高军事长官,总统由全国选举产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任职终身。这三个权力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
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而国会对总统否决的议案.如果再次以2/3多数票通过,即生效成为法律。参议院有弹劫总统的权力。
美国宪法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所建立的分权制衡体制被历史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防止专制的机制。
联邦宪法制定后,国会于1789年义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迄今为止,联邦宪法共有27条宪法修正案一。
[选修2]1787年宪法没有规定人民的各项权利,《独立宣言》执笔人托马斯·杰斐逊要求增补人权内容。为了弥补这个重大缺陷,1790年国会通过了麦迪逊主持起草的10条宪法修正案,称为《权利法案》.突出规定了人民的基本人权不受侵犯.民众享有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和结社自由。《权利法案》成为美国宪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权利法案》没有修正完法的另外一个重大缺陷,即对奴隶制的确认。
3.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到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法同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8世纪中叶,大批思想家纷纷涌现,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1) 孟德斯鸠:法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1689-一1755)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法在各个国家,具体表现为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他指出,好的国家制度必须“三权分立”,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伏尔泰(1694-一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一生中的成就涉及哲学、史学、政治及文学等多个领域。
伏尔泰对天主教和封建制度深恶痛绝,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出“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还认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
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地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3)卢梭:社会契约
[选修2]卢梭(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他早年做过仆役、学徒、听差、家庭教师等。卢梭后来到法国,先后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著作。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他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他提出“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是天经地义的“合法的行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选修2]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卢棱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显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卢梭从分析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出发,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选修2]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井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人民主权”思想成为法国及欧美革命的思想武器。
(4)康德:人非工具
当法国启蒙运动越出国界之时,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康德(1724一1804)在《纯粹理理性批判》一书中.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一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1.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1) 启蒙运动的背景
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深入展开,掀起了一场更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
(2)英国早期启蒙思想
[选修2]1688年的“光荣革命”,使英国最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洛克在第二年发表了《政府论》,为新秩序提出了理论论证。约翰.洛克(1632-1704)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新教徒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和任教。
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权。
洛克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他认为,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洛克认为.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权而设立的,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就需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洛克还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烦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洛克主张,代表人民的立法权与君主执掌的行政权应分开,前者高于后者
洛克的民主思想是英国革命的产物,他的分权理论被孟德斯鸠发展为三权分立的学说,他所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理性主义思想
启蒙思想家继承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他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尊重科学、解放思想。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权威,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提倡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
(1)《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度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同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等。
“光荣革命”后,英罔实行议会与国王共同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选修2]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在财政、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国王的权力都爱到议会的限制。议会控制了财政权力,“国王靠议会生活”成为新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
《权利法案》是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后来,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18世纪以后.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l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罗伯特·沃波尔(又译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英同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肖相。
责任内阁制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进举。
在法律1,国王有选样和任命首相和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的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英王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选修2]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3)两党制的形成和演变
[选修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英国议会中出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辉格党主要代表新贵族以及城市商人、金融李,托利党主要代表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迭半个多世纪。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分剐获得新的名称:自由党和保守党。它们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轮流执政。20世纪初,工党兴起,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和保守党成为英国议会中的两大主要党派。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自古就有的权利。
[选修2]自1629年起,英国开始了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此间,国王征收“船税”,违背《权利请愿书》的内容,遭到反对。苏格兰人民发动起义.形势紧急。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长达11年的无议会统治后,被迫于1640年重新召开议会。次年议会通过了《大抗议书》,历数国王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弊端: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提出废除封建特权,保障工商业自由,进行改革的要求。查理一世对于《大抗议书》坚决不予接受,还企图镇压议会反对派。这一举动最终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的决裂。查理一世随即离开伦敦,并在1642年8月挑起内战。
(2 ) 共和国的建立
[选修2]随着内战爆发.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指挥议会军与王军交战。战争初期,形势一度不利于议会军。新贵族克伦威尔脱颖而出,扭转了战局。
[选修4]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出生在英格兰亨廷顿郡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先后进入剑桥大学、伦敦法学院学习。1628年.克伦威尔作为亨廷顿郡的代表之一出席了议会,是议会反对派的领袖之一。
l642年8月.查理一世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克伦威尔认识到,必须组织一支战斗力强、信仰坚定的骑兵队伍以抵抗王军。1643年.他自己出资招幕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克伦成尔亲自担任骑兵团团长。将他们造就成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勇猛善战的新型队伍,在议会军屡战屡败之时。这支军队却不断取得胜利。克伦威尔在战场上展示了他的军事天才。
1644年7月,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荒原上大败王军。这一战是英国内战的一个转折点。克伦威尔从此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他所统率的军队也以“铁骑军”闻名于全国。他受命改组议会军队.组建“新模范军”。1645年,他亲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摧垮了王军主力。1648年底内战结束。
[选修2]1649年,议会审判并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正式宣布美国为共和国。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
(3) 克伦威尔和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选修2]克伦威尔为首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共和圆的统治大权,对内以武力维护秩序,对外则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议会,不久便宣布自己为“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克伦威尔把全国分成11个区,每区派一名将军担任行政长官,实行军事统治,建立了“护国政体”。“护国政体”实际上是军事独裁统治。
1658年.克伦威尔因病在伦敦逝世。
(4)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选修2]克伦威尔病逝后,英国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流亡国外的查理二世进行谈判。1660年5月,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复辟前.曾经许诺大赦政治犯.保护议会的权利。但是,他上台后就对革命者进行血腥报复,许多人遭到迫害。
(5)“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选修2]查理二世的继任者詹姆斯二世,力图重建君主专制统治。面对不断扩张的王权,议会议员达成一致。在1688年发动政变,废黜了詹姆斯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及其夫荷兰执政成廉为英国女王和国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英国革命的背景
(1) 《大宪章》和英国议会的起源
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不久,贵族与国王冲突,一些贵族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了国王,控制了朝政。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召开大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议会由贵族院(上院)、平民院(下院)组成。
[选修2]自13世纪《大宪章》颁布以后,英国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国王虽享有很大权力,却受到议会的限制。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得随意侵犯臣民的人身自由。
(2)英国资车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力量日益增长。他们控制了议会,提出限制王权,并迫切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选修2]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迅速发展,英国逐渐成为海上交通的要道。都铎王朝时期,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商品经济的潮流面前,贵族阶级也发生了分化。当制呢业发展、羊毛需求增加时,一批贵族加入圈地运动,通过出售羊毛赚取巨额利润,在农村按资本主义方式来经营牧场和农场,形成了与资本主义联系密切的新贵族
(3) 国王和议会的矛盾激化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同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他们厉行专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于权,与国王展开斗争。
[选修2]1603年,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斯一世不尊重法制传统,喜欢独断专行,宣扬“君权神授”,力图推行君主专制统治,经常与议会发生冲突。其中税收问题上出现的分歧是国王与议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詹姆斯一世经常绕开议会向人民横征暴敛,还多次悍然解散议会,逮捕反对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深受其害。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专制王权的不满。
查理一世继位后,同样陷入财政困境。1628年,他只得再次召开议会,经过一番斗争,查理一世被迫接受了《权利请愿书》。《权利请愿书》获准成为法律。但第二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长时期的无议会统治。他无视《权利请愿书》,巧立各种名目来搜刮钱财,肆意镇压不满的人民。一些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开始出面,领导反抗国王专制统治的斗争。国王和议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4) 清教的兴起
[选修2]16世纪后半叶,英国出现了一个新教教派--清教一他们的一些要求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他们对查理一世迫害清教徒的行为非常忿恨,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
3.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
(1) 阿奎那的“君权抻授”
[选修2]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是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由于教主权威的作用,人们相信君权来自神权,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教权高于王权。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是中世纪著名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征“君权神圣”说他的《神学大全》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的权威。阿奎那认为,在自然界.支配权总在单一的个体手中,如蜜蜂也只有一个王。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采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2) 资产阶级与专制主义的斗争
[选修2]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后期.各地处于混乱和割据的状态。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斗争,社会矛盾尖锐。西欧出现了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詹姆斯一世继承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他为了稳固专制统治,明确提出了“君权神授”说,极力推行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他曾发表论证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的文章,大肆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的最高权威;除上帝之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人民必须对国王敬若神明,绝对服从。他甚至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
詹姆斯一世将“君权神授”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3)斯宾诺莎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选修2]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民主思想一直受到压制。自17世纪起,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世纪末,荷兰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成立了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的自由是富人特权阶级的自由,普通人并不能自由发表意见。
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在荷兰犹太教家庭的思想家斯宾诺莎(1632-1677)。从自身经历中痛切地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他主张:“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又从天赋人权出发痛斥对思想和言论的压制。他说:“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斯宾诺莎在宣传思想自由的同时,还强调人在行动上要守法。他还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可见,在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中,包含着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的色彩,他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斯宾诺莎认为:“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