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1627  301635  301641  301645  301651  301653  301657  301663  301665  301671  301677  301681  301683  301687  301693  301695  301701  301705  301707  301711  301713  301717  301719  301721  301722  301723  301725  301726  301727  301729  301731  301735  301737  301741  301743  301747  301753  301755  301761  301765  301767  301771  301777  301783  301785  301791  301795  301797  301803  301807  301813  301821  447090 

3.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同国为主导的,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试题详情

4.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1)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

  [选修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经过殖产兴业,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热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倒幕运动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在改革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日本是一个受到西方冲击后,经过改革.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选修1]明治维新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一面遭渐显现,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

[选修1]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很早就开始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治宪法颁布后,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试题详情

3.明治维新

  (1)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

[选修1]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了改革的决心。

   明治政府建立后,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明治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选修1]在经济领域,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同时,还致力于皮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架设了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开通了第一条铁路。

   1871年.日本派遣包括政府大部分要员在内的使节团历访欧美,先后对美、英、法、德等12个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考察。通过考察,使节团看到了日本和西方的差距,加深了对工业文明的理解,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与贸易结合,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考察结束后,明治政府确定以英、德为榜样,推进殖产兴业。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兴建了大批近代企业,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作用。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等,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与此同时,日本十分注意培养人才政府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利于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本国培养的人才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湖。

   (3)“文明开化”,变革文化和社会风俗

[选修1]日本在从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变为近代化工业国家的垃程中,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政府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改革教育内客,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成立了包括文、法、理、医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东京大学。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情况和各种学说,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他们猛烈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宣传平等自由的思想,号召人们向西方学习.向文明进军。

   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吃西餐。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新的照明设备、交通工具不断涌现。

   (4)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选修l]政府内部反时派和知识分子等社会阶层,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掀起自由民权运动,要求实行宪政,开设国会,给人民选举权。1881年,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冲击推动下.政府被迫宣布制定宪法。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完制。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

治权;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内阁时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承认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但被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选举法规定,拥有相当财产、25岁以上的男子才有选举权,有选举权的人数量极少。

   宪法的颁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完国家,确立亍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着政权。

试题详情

1.幕府统治的危机

  (1)幕府统治下的政治结构

[选修1]在日本历史上,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当时的天皇已无实权。江户时代的统洁机构有两级,幕府掌管国政,地方上是200多个相对独立的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要效忠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幕府采取“强本弱末”政策,竭力限制各藩的发展。武士是将军或大名的家臣,从将军或大名手里得到封地及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一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幕府的统治阶级。

 (2)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选修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各等级内部又划分出许多阶层。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又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闭关锁国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下级武士受过教育,有些人还学习过洋学,眼界开阔,他们有变革体制的强烈愿望.后来成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封闭环境下的日本沿着农业社会的轨道发展,而此时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不断向东方扩张,渐渐迫近日本。

  (3)黑船来航的冲击

[选修1]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又译:佩里)率四艘军舰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因军舰是黑色的,故日本称为“黑船事件”。幕府被迫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2推翻幕府统治

  (1)“尊王攘夷”运动

[选修1]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积极辅佐藩主,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从统治阶层中分化出来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他们对内抨击幕府篡权,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张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对外要求废除幕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驱逐侵略者。后来,改革派遭受严重挫折。

  (2)武装倒幕

[选修1]改革派认识到,推翻幕府不能依赖天皇。盲目排外亦不可取。他们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向西方学习。他们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逐渐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的政权,努力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

   1867年,天皇更替,新即住的明治天皇仪15岁,对改革派利用天皇倒幕极为有利,1868年初,改革派在首都京都发动政变,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从此结束。

试题详情

3. 1905年革命

  [选修1]1915年,莫斯科十多万工人罢工,不久演变成武装起义,全国其他很多地方的工人纷纷罢工以示声援。1905年革命遭到沙皇政府的镇压,数万起义者被捕入狱。这次革命严重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

试题详情

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的酝酿

[选修1]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感受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威为大势所趋,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最后,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他强制在俄国发起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2)奴制度的废除[选修1]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击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解放”法令还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份地,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但是,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农民获得份地时,必须先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往往比实际地价高出好几倍,不足部分由国家垫支给地主,农民分49年偿还政府的贷款和利息。

   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也称“二一九法令”,它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次“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事实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因此在改革过程中爆发了空前的农民暴动。

  (3)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选修1]“解放”法令实施以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随之消亡,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上。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章程规定,废除旧的等级法

院,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但是司法改革实际进展缓慢,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

   沙皇政府同时推行地方自治改革: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4)改革的影响

[选修1]“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以及地方自治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它们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克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但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改革中对农民严重不公。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然远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试题详情

1. 1861年改革前的俄国

  (1)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选修1]1853年,俄国以保护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的东正教徒为名,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1854年,法国和英国加入奥斯曼帝目一方作战。战争很快转到俄国的克里木半岛进行,这场战争史称克里木战争(也称克里米亚战争)。

   不久,英法联军围攻俄国黑海舰队的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投入大量兵力,倾全国

的财力物力坚守,但最后战败。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交出多个战略要地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农奴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选修1]俄国实行的农奴制,是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深刻根源。18世纪以后,俄国历代沙皇实行农奴制。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在农奴制下,农业耕作的方式落后,农奴生活十分贫困。

   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19世纪中叶,俄国生铁产量只占英国的1/15,1861年俄国铁路里程只是英国的1/10。

 (3)变革的呼声

[选修1]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些贵族青年曾经参加应拿破仑的战争,远征到巴黎,目睹了受过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冲击的西欧社会。回国后.他们结成秘密组织,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但起义遭到残酷镇压。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俄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进步文学家、思想家为代表,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恩想解放,还提出解放农奴的要求。

试题详情

6.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选修2]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第一国际解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重新高涨.实现国际工人联合也再次被提上日程。

   1889年7月14日,在纪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00周年之际,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上提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通过了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1889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不久,各国社会党领导工人阶级掀起罢工浪潮罢工斗争取得可喜成果.工人的工作时间普遍缩短。

   在第二国际的指导下,各国社会党遵循第二国际的政治策略,引导广大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尤其是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合法斗争。通过斗争,一些国家颁布了有利于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

试题详情

5.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

[选修2]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各国工人改善自己处境的斗争不断高涨他们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1864年9月,为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英、法、德、意、波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大会,成立了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大会选出了领导机构总委员会,马克思被选入总委员会。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几乎所有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都出自马克思之手

   第一国际一成立,就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到1870年,第一国际几乎在欧洲所有国家都建立了支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并且积极支持各国的罢工,使工人的斗争得到圆满的结果。

   第一国际积极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等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巴黎公社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巴黎人民组成国民自卫军,武装起来,保卫共和国首都。

   1871年3月18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以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巴黎人民敲响警钟,发动起义。临时政府首脑梯也尔逃往凡尔赛。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内部实行民主.公社委员及一切公职人员都南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公社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巴黎公社从诞生起,就处在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之中。梯也尔政府镇压巴黎公社,公社战士英勇抵抗,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

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选修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