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1925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根据联共(布)党中央在短时间内实现集体化的决议,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突出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
(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斯大林时期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
4.列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选修4]列宁晚年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宁从理论上对十月革命进行了分析;对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对于国家党政机关的改革,指出要克服官僚主义,认真选拔党政干部,改造国家机关,加强党中央的团结,防止分裂;列宁还对民族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倡各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列宁晚年所阐述的这些思想,不仅对苏联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新经济政策
对于十月革命后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夺取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新课题。在这个问题上,苏俄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开始艰苦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望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刚刚诞生地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后来习惯上称为“战时其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余粮征集制在实施中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还出现了叛乱。苏维埃政权的形势仍然十分危急。
[选修4]1921年春天。苏维埃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很多城市出现了罢工和抗议游行,甚至出现了“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列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多班听取农民和工人代表的意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用采取代国内战争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要点包括:在农业由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到1925年,苏俄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战前的水平。
[选修4]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进行了归纳,指出它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
发展的长期政策。
(4) .苏联的建立
1922年,苏俄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四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沙皇政府调来镇压的军队纷纷倒戈。武装起来的工人和士兵控制了首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在起义中组织了自已的权力机关一工兵代表苏维埃。
[选修4]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7年,俄国经济已陷入全面崩
溃,人民生活极度艰难,列宁坚决反对俄国参战。在大战初期,列宁就呼吁工人不要去当
炮灰,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选修4]列宁说: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工农群众应争取建立自己的政府。他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彼得格的起义的胜利
在列宁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选修4]1917年11月6日,列宁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1917年月11 月 6日(俄历10月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彼得格勒的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停泊在涅瓦河口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临时政府被推酬彼得格勒起义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
(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在攻打冬宫的战斗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大会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这种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起来。
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该政治体制不同于欧美等国,它实行立法与行政权力的统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政府即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
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斗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文学艺术的发展
(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与批判成实主义的兴起,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应运而生。
雪莱(1792-1822)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雪莱的理想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和幸福的新世界.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则会永存。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人间喜剧》发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1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人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19世纪,俄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代表作是卷帙浩繁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2)印象派绘画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画家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潜心光和色的研究,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世界万物“瞬间”的微妙的色彩变化,引起绘画上的重大革新。“印象派”因法国画家莫奈(1840-一1926)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后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还有法国的塞尚和荷兰的凡·高等。
(3)贝多芬的音乐18一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1770-1827)。
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烈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其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交响曲的发展与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四单元 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1)“蒸汽时代”的到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普适高效新动力的支撑与推动。瓦特(1736-1819)完成了新式蒸汽机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瓦特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们开始用煤做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8世纪末,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瓦特的蒸汽机装在轮船上,结束了航运史上的帆船时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陆路运输的新时代开始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这就是所谓的“蒸汽时代”。
(2)电气革命的出现
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发电机。蒸汽动力方兴未艾,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象,实现电磁学的重大突破。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当中,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847-1931)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础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1.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1) 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
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2)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1643一1727)诞生在英格兰的一个农民家里。从小酷爱读书,善于琢磨问题与动手制作,小牛顿观察风车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但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用小老鼠的爬动来带动风车。
[选修4]1661年.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牛顿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知难而进,悉心钻研欧几里得和笛卡儿的几何学,发现了代数二项式定理,这些都为牛顿后来在数学领域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顿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选修4]1665年,英国爆发席卷全国的大瘟疫,牛顿回到了故乡。在家乡的两年是牛顿一生中科学研究最旺盛的时期,这期问他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目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宁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观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选修4]牛顿继承前辈的工作,设法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地球对月亮的引力。通过大量的研究,充分证明了宇宙间所有的物体,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小的尘粒,都是相互吸引的。他把这种无处不有的引力,称做“万有引力”。
1686年,牛顿撰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文.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做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它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顿无疑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基督教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并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创造出了人,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天经地义的教条。
19世纪中叶,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神创论受到进化论的有力挑战。1859年英同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物进化理论简单说来,就是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发生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不利的个体被自然淘汰。自然条件若比较稳定,有利的变异就会得到积累,世代相传,与原物种越离越远.从而形成新物种。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