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2293  302301  302307  302311  302317  302319  302323  302329  302331  302337  302343  302347  302349  302353  302359  302361  302367  302371  302373  302377  302379  302383  302385  302387  302388  302389  302391  302392  302393  302395  302397  302401  302403  302407  302409  302413  302419  302421  302427  302431  302433  302437  302443  302449  302451  302457  302461  302463  302469  302473  302479  302487  447090 

5. (河南焦作十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中A、B、C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喷泉实验的三组装置示意图,

制取NH3选用试剂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图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3: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B图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NH3拟作喷泉实验。根据B图所示的装置及试剂回答下列问题:a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人CaO中有大量NH3逸出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测得C装置烧瓶中NH3的质量是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H2质量的10倍,则喷泉实验完毕后,烧瓶中水可上升至烧瓶容积的___________(填“几分之几”)。

答案(1)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分)破坏空气对流使NH3充满试管(1分)

  ②不能(1分);CaCl2+8NH3==CaCl2·8NH3 (1分)

  (2)①CaO+H2O==Ca(OH)2,反应放热NH3·H2ONH3↑+H2O  (2分)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浓盐酸靠近收集NH3的试管口,若产生白烟,说明试管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试管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2分)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2分)

NH3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2分)

3/4  (2分)

题组六

试题详情

4.(2010届广西禾池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分)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主要反应方程式是          

(2)若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3)1L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L和0.1mol/L。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9.6g铜粉,充分反应后,能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多少L?

答案  (1)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

(2) H2SO4提供H+,NO3?继续与Cu发生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意思答对即可)。

(3)2.24L 

试题详情

3.(2010届广西禾池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6分)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A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红棕色气体,F是能使红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A + H2O → B + C   C + F → D    D + NaOHF + E + 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        、C         、F       

 (2)写出A + H2O → B + C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反应的氧化剂

                      ,氧化剂      

答案  ( 每空1分,方程式2分)

 (1)A   NO2  、C    HNO3   、F   NH3  

 (2

  3NO2+H2O=2H++2NO3-+NO  ,氧化剂  NO2 

试题详情

2、(6分)(2010届广西禾池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1774年该气体由英国普里斯特里制得。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或“丙”)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制备       气的装置相同;

答案  (1)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或“丙”)  “丙”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3)该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制备  氧  气的装置相同;

试题详情

1.(贵州省大厂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 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1)某温度下体积为200L的氨合成塔中,测得如下数据:


0
1
2
3
4
N2
1.500
1.400
1.200
C1
C1
H2
4.500
4.200
3.600
C2
C2
NH3
0
0.200
0.600
C3
C3

据表中数据计算0-2小时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L-1·h-1

若起始时与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a,则N2的转化率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希腊阿里斯多德大学的 George Marnellos

和  Michael 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

方法(Science,2,Oct.1998, p98),在常压下,

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

570℃的电解池,利用能通过氢离子的多孔陶瓷固

体作电解质,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转化

率达到78%,试写出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

                 

(3)氨气和氧气从145℃就开始反应,在不同温度

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物(如右图):

4NH3+5O24NO+6H2O  K1=1×1053(900℃)

4NH3+3O22N2+6H2O  K2=1×1067(900℃)温度较低时以生成  为主,温度高于900℃时,NO产率下降的原因     。吸收塔中需要补充空气的原因    

(4)尾气处理时小型化工厂常用尿素作为氮氧化物的吸收剂,此法运行费用低,吸收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吸收后尾气中NOx的去除率高达99.95%。其主要的反应为氮氧化物混合气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再与尿素反应生成CO2  和N2请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答案(1)0.15   2(1-1/a)  (2)N2+6e-+6H+=2NH3  

  (3)N2  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转化率下降

   进一步与NO反应生成硝酸

(4) NO+NO2+H2O=2HNO2;  CO (NH2)2+2HNO2=CO2+2N2+3H2O

试题详情

14.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其盐稳定,但撞击时会发生爆炸生成氮气。有关叠氮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aN3 的水溶液呈碱性      ② HN3 的固体属于共价化合物

③NaN3的固体属于离子化合物    ④NaN3可用于小汽车防撞保护气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试题详情

13.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知与足量的2mol/L硫酸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中硫元素被氧化

C.1mol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答案 C

试题详情

12.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都跟该原子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一样,NH5能跟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NH5中有5NA个N-H键(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C.NH5跟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NH5跟水的反应中,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 A

试题详情

11. (河南焦作十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标准状况下,由NO、NO2、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满于一个烧瓶中,将烧瓶倒立于水槽里则水全充满,设若无气体溢出也无溶质扩散于烧瓶外的水槽里,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范围正确的是  

(A)0<C<1/22.4   (B)1/39.2<C<1/28

(C)1/28<C<1/22.4   (D)1/39.2<C<1/22.4

答案 B

试题详情

9. (河北省冀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叠氮酸钠(NaN3)是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合成过程中的中间活性物质,3mol

 NaN3受撞击会生成4mol 氮气和离子化合物(Na3N)。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N3受撞击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N3跟水反应时,有NH3生成 

C.Na3N中N3半径比Na+半径大    D.NaN3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 B

10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知磷酸分子中,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再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知次磷酸的分子结构为      (   )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