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2376  302384  302390  302394  302400  302402  302406  302412  302414  302420  302426  302430  302432  302436  302442  302444  302450  302454  302456  302460  302462  302466  302468  302470  302471  302472  302474  302475  302476  302478  302480  302484  302486  302490  302492  302496  302502  302504  302510  302514  302516  302520  302526  302532  302534  302540  302544  302546  302552  302556  302562  302570  447090 

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解析:选C。抓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试题详情

3、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这句话说明:

A、康熙帝想恢复三省六部制    

B、康熙帝认为皇帝事务繁重,因此应设军机处

C、康熙帝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专制统治

D、康熙帝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解析:选D。从“一人亲理,无可旁贷”可知,康熙帝总揽大权。

试题详情

2、《公羊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把“政月”改为“正月”,且读平声,这就是今天的“正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说明秦始皇意气用事;②“政月”改为“正月”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独尊;③避讳是指为了尊重别人而用避开或换用某些字词的方法改变原来正常的称谓;④避讳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避讳,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会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政月”改为“正月”是为避讳,并非秦始皇意气用事。从材料可知,春秋(不是封建社会)当时已有避讳,故避讳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所以①④错误。

试题详情

1、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解析:选C。因为没有这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

试题详情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6H5O+CO2+H2O→C6H5OH+HCO3-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与明矾溶液以体积比3比2混合    3Ba2++6OH+2Al3++3SO42=3BaSO4↓+2Al(OH)3

E.3 mol的Cl2 通入含2 mol FeI2的溶液中;2Fe2++4I+3Cl2=2Fe3++6Cl+2I2    

F.  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 HCHO+2[Ag (NH3)2] ++2OHHCOO-+NH4++2Ag↓+3NH3+H2O

G.Na2S溶液呈碱性:S2-+2H2O = H2S+2OH-

H.将1-2mL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到20 mL沸水中: Fe3++3H2O== Fe(OH)3(胶体)+3H+

I.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AlO2+HCO3+H2O=Al(OH)3↓+CO2

J.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 2H218O+2O22=4OH+18O2↑ [例2]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例3]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 >H2S>CuS,则以下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Mg2++2 HCO3+2Ca2++4 OH = Mg(OH)2↓+2CaCO3↓+2H2O

B.Cu2++H2S = CuS↓+2H+

C.Zn2++S2+2H2O = Zn(OH) 2↓+H2S↑

D.FeS+2H+ = Fe2++H2S↑

[例4]工业上为了处理含有Cr2O72-的酸性工业废水,采用下面的处理方法:往一业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以Fe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生成,工业废水中铬的含量已低于排入标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两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Cr2O72-变为Cr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废水由酸性变为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石墨电极,原因是________     ____                          

试题详情

4.考点探究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出现在高考试题的第Ⅰ卷中,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所给离子方程式中的错误通常有:不能正确使用分子式与离子符号,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数不守恒,反应原理不正确,缺少必要的反应条件,不能正确使用可逆号,忽略反应物用量的影响等。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思路,按序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出现在高考试题的第Ⅱ卷中,与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或离子推断题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先明确实质即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找出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再抓住关键即由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来源、物质的性质(如电离程度、溶解性、单质、气体等),确定是写化学式还是写离子符号。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试题详情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试题详情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规律(七“看”):

⑴ 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⑵ 看“   ”、“  ”、“↑”、“↓”等是否正确;

⑶ 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HCO3不能写成H++CO32、HSO4通常写成H++SO42,HCOO不可写成COOH。只有既易溶解于水又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才能拆成离子形式;

⑷看是否包含所有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如B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⑸ 看是否满足三守恒。如FeCl2溶液与Cl2反应,不能写成

Fe2++Cl2 ===  Fe3++2Cl,而应写成

2Fe2++Cl2 ===  2Fe3++2Cl

⑹ 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

H++OH+SO+Ba2+=== BaSO4↓+H2O,应写成

2H++2OH+SO+Ba2+ BaSO4↓+2H2O。

⑺ 看题设条件中反应物的量(如:“少量”、“过量”、“足量”、“等物质的量”、 “适量”、“任意量”等)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式或产物的影响。

试题详情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⑴ 改写原则:

① 强酸、强碱和大多数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形式;弱酸、弱碱、难溶性盐、单质、非电解质气体、水、氧化物、有机物(不包括可溶性的有机盐)等写成化学式;

② 微溶物:作反应物时,若是澄清溶液写成离子符号,若是浊液则写成化学式;

 作生成物时,一般写成化学式(且用“↓”)。

③ 氨  水:作为反应物:一般写成NH3·H2O;

 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或浓度很大时,可写成NH3(一般用↑)。

④ 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⑤ 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反程式。如:固体与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反应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⑵ 守恒原则 :

离子方程式必须同时满足原子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还应满足得失电子守恒。

试题详情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某市就是否应该在该市限制小汽车和自行车数量问题展开讨论。现在,请你向该市某英语报刊投稿,谈一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注意:

1、观点必须鲜明:同意或不同意;

2、下面的提示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可以围绕主题自由发挥;

For(正方)
Against(反方)
More and more bicycle traffic accidents
Avoid building more roads
Provide residents more houses and parks
Bring inconvenience for many people
Protect people’s just rights
Reduce the air pollution
……

3、词数120字左右;

4、开头已写好,只需接着写。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city’s street condi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limit the numbers of cars and bicycles.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