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2655  302663  302669  302673  302679  302681  302685  302691  302693  302699  302705  302709  302711  302715  302721  302723  302729  302733  302735  302739  302741  302745  302747  302749  302750  302751  302753  302754  302755  302757  302759  302763  302765  302769  302771  302775  302781  302783  302789  302793  302795  302799  302805  302811  302813  302819  302823  302825  302831  302835  302841  302849  447090 

32.(16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1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5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试题详情

30.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                    

   A.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B.中共三大,洛川会议

   C.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三大,遵义会议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试题详情

29.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试题详情

2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D.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试题详情

27.下表是关于西藏经济变化的数据,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粮食总产量
牲畜总头数
1958年
约3亿斤
约1100万
1965年
5.8亿斤
1800万

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西藏人民的勤劳

③西藏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④西藏民主改革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5.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中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试题详情

24.1952年大年初一,上海街上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比往年少了许多。春节刚过,有人就在报上写文章谈“今年过年不同往年”,标题就是“奸商们胆战心惊,斗争中过了春节”。这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响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五反”运动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