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2891  302899  302905  302909  302915  302917  302921  302927  302929  302935  302941  302945  302947  302951  302957  302959  302965  302969  302971  302975  302977  302981  302983  302985  302986  302987  302989  302990  302991  302993  302995  302999  303001  303005  303007  303011  303017  303019  303025  303029  303031  303035  303041  303047  303049  303055  303059  303061  303067  303071  303077  303085  447090 

1.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汇集成席卷中国北部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原是民间结社组织。他们习武练拳,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到1900年春夏间,势力遍及京津地区。

试题详情

4.戊戌变法

  (1) 变法的开始

[选修1]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腔州湾。康有为闻讯后.连续向光绪帝上书,痛陈时局危机,请求变法康有为的主张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光绪帝下决心变法维新。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固、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立总套,各地设立分会。在保国会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113天,史称“百日维新”,

 (2)变法的法令

[选修l]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起来。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为、梁启起等人的提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改革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

   经济方面:京师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提倡兴办农学会等民间团体;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

立大学堂;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的书刊。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3) 变法的失败

[选修1]新政之初.慈禧虽没有表示异议,但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她早就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变法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利用光绪帝赴颐和国向她请安之际,将事先拟好的三条上谕交给光绪帝,要求革除翁同锌的一切职务,逐回原籍;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随着变法的不断深入,新旧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光绪帝为贯彻自己的改革措施,下令将阻挠改革的两名礼部尚书及四名侍郎革职,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和林旭等人以四品卿衔担任军机章京,办理新政事宜,参与维新变法。慈禧对光绪帝的这一举动极为恼怒。

   慈禧加快了政变步伐.不断派人到天津与荣禄密谋。那时.京津一带盛传秋季慈禧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将废掉皇帝,形势越来越危急。在一筹莫展之际,雏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同时尽力争取袁世凯,以获取他的武力支持。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召见袁世凯。破格提拔他。袁世凯表面对光绪帝和维新派信誓旦旦.暗中却与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密切勾结。

   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令旗人自谋生计的法令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人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反对变法的势力。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雏新派,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扬锐、扬深秀和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他维新人士、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被罢官、监禁和戍边。

   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康有为和粱启超在政变的前一天,分别成功逃亡香港和日本。谭嗣同本来也可以远赴日本,但他甘为变法献身,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令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被捕后,他视死如归。

(4) 变法的意义

[选修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圆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康有为、粱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雏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共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试题详情

3.维新运动的蓬勃展开

  (1) 公车上书

[选修1]1895年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闻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并征集到1300多名举人签名历史上把这次活动称为“公车上书”。上书还提出设“议耶”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由于保守官僚从中阻挠.“上书”没能上达给皇帝,但却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甲午战后,时局危机,人心思变,维新派提出旗帜鲜明的变法口号.明确提出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 维新运动的蓬勃展开

[选修1]“公车上书”后.为了争取更多士走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参与,维新派决定先办报,以开通风气。1895年七八月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向京官免费赠阅。同年12月起改名为《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写文稿,介绍西学,分析国际形势,宣传变法维新。

   1895年8月,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在北京成立  强学会以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为宗旨.得到了文廷式和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要员的支持。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不久,康有为离京南下,成立上海强学会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不久,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维新运动虽然遭到挫折,但风气已开。l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短短两年间,该报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试题详情

2.维新思潮的兴起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粱启超、严复等。

 (1)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早年接受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后来接触了许多西方社会学说。他在广州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维新改革理论。他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将儒家经典斥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

[选修1]他借孔子的改革来论证当时改革的合理性,预言人类社会必经“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只有实行维新变法,中国才能由“据乱世”进入“太平世”。

 康有为称儒家遵奉的《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艺”均为孔子假托古圣贤王的言行所作,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也就是说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大飕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康有为这样做,是因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2 ) 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他还把“伸民权”与“开民智”联系起来,认为“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并且把开学校、广民智视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

 (3) 严复的维新思想

严复早年留学英国,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近代中国向两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他是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主张国家属于人民,人民应享有自由和权利、他译介了《天演论》《法意》等许多重要的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他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白己的维新变法主张,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会走向灭亡。他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4)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谭嗣同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勇士,发表《仁学》,深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观,提出“冲决君主制罗网”,表达了对君主专制统治的义愤。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试题详情

1.早期维新思想

 [选修1]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他们的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试题详情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涌现张謇等一批实业家。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895年.他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发展很快。

           第二单元   清末民初(1895-1919)

试题详情

2.《马关条约》  

   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军驻台将领刘永福表示为保卫台湾“万死不辞”。各路义军发布檄文反对割台,组织抗日。

《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深人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选修1]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以其割地之广、赔款之巨、丧权之多.成为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粱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试题详情

1.日本挑起战争

  19世纪末,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口本借机派大军人侵朝鲜。1894年7月.日本军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不久,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

试题详情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9世纪70年代前后,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试题详情

2.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一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  洋务派的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由于财力不足,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丁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所程的第一步:

[选修2]百日维新前夕.湖广总督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全面阐述“中体西用”思想。他一方面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另一方面倡导西学。

(4)洋务运动的影响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运动中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丁业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