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
(1) 解放区的民主政治
[选修2]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实行民主选举。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参加到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凡年满十八岁、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根据“三三制”原则,在参议会和政府里,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三三制”的实施团结了广大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夺取中国胜利的指导思想,解决r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已经成熟。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同革命终于取得胜利。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2.日寇的暴行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受害者超过30万人,屠杀手段极其残忍。
1.全民族的抗战
(1) 抗战开始和抗日民旅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民族危亡加深的情况下.围共两党再一次进行合作,联合抗日。
(2) 正面战场和战后战场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新四军陆续开赴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选修4]抗日战争中,邓小平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与师长刘伯承一起,指挥所部八路军进行了英勇对敌斗争。
由于敌强我弱,我军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先后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4.日本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领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
2.红军长征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十分恐慌,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大规模
“围剿”。
1934年10月,由于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同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红军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掌握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指挥红军摆脱同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选修4]1935年10月,红军到选陕北.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工农武装割据
(1 )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两万多革命军在南昌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经过整编,按预定计划南下。在南下广东的途中遭到敌人堵截,起义部队遭受损失,一部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选修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出席了“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l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
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
(4)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理论概括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总结国民革命失败教训和创建红色政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5)十年内战时期的邓小平
[选修4]1929年,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他遭到党内推行“左”倾错误路线领导的批判和打击。
2.北伐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日益猖獗。1927年4月12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也公开与共产党决裂,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 国共合作实现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一度以为民族、民权主义已经实现,而只需专注于民生主义。可是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歧治专制与社会黑暗,以及二次革命、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他萌发“重新革命”的念头,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途径和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风暴,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了希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改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丁人运动中,也深感要战胜强大的赦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国民党“一大”和新三民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Ti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选修4]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3) 黄埔军校建立
[选修4]经历了数次革命后,孙中山深感中国革命所以不能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他决定筹建军校。1924年.在广州成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由蒋介石担任校长,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并派许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4) 孙中山北上
[选修4]1924年秋,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了谋求国末和平统一.毅然抱病北上。在北上途中,他反复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在临终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厦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放,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5)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李大钊成为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l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昌、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周焘、刘仁静,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广东的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