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2914  302922  302928  302932  302938  302940  302944  302950  302952  302958  302964  302968  302970  302974  302980  302982  302988  302992  302994  302998  303000  303004  303006  303008  303009  303010  303012  303013  303014  303016  303018  303022  303024  303028  303030  303034  303040  303042  303048  303052  303054  303058  303064  303070  303072  303078  303082  303084  303090  303094  303100  303108  447090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面上。

(1)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据此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

试题详情

3.确定晨昏线

晨昏线又称晨昏圈,为地球上的大圆,其圆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2)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4)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

(5)晨昏线夹在两条纬线之间并和这两条纬线相切,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0时和12时。

试题详情

2.确定东西经和东西方向

(1)以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进入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3)同经度,东经度数大的在东方,西经度数大的在西方。

(4)异经度,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向: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互为东西方向。  (5)判断地球运动方向的常用方法是右手螺旋法则,即虚握右拳,大拇指指向北极方向,则四指表示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试题详情

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

①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②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③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⑥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易错7  光照图判读时不能找到关键信息

易错分析  做题时学生容易读不懂光照图的含义,不能将局部图转化为全图,无从下手;且在涉及陌生的图时易因找不到有关时间、经度等信息而无法做题。

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技巧及隐含规律

1.确定南北极

(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从地球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为北极,顺时针为南极(北逆南顺)。

(3)从经度数排列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试题详情

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不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如北半球纬度为φ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φ+23°26′)]。

(2)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

试题详情

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试题详情

1.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试题详情

3.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易错点6  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及其应用

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错三个方面:(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2)不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热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

解决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试题详情

2.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试题详情

1.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解答第一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类题,同学们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的信息来判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