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集合,ðU,,则ðU
A、 B、 C、 D、
34.(8分)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1)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__________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___________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据图描述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该B+B-雄性小鼠与正常小鼠(B+B+)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选育B-B-雌性小鼠。请将育种过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用遗传图解表示在答题纸的方框中,其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第二步:(用遗传图解表示在答题纸的方框中,其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第三步:从子二代雌性小鼠中选出B―B-小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图一 图二
⑴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 __,在杀虫剂作用下, 。 ⑵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 ;② ;③ 。
⑶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⑵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 。
⑷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图三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方面)的证据。
32.(6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
端粒(右图中染色体两端所示)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但是,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逐渐变小。端粒酶可利用某段RNA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对端粒有延伸作用。
⑴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 和 发生改变。
⑵从功能上看,端粒酶属于 酶。
⑶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 。应用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果有望 ,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31.(6分)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情况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下(设甲病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的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⑴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具有 特点,其遗传方式属于: 。
⑵已知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第Ⅰ代将乙病基因传递给Ⅲ10个体的途径是 (用数字和“→”表示),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 ;
(3)Ⅱ7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Ⅲ9与Ⅲ12结婚,生育的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
30.(8分)下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细胞所处时期的重要特征是 ,其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染色体①上基因D与突变基因d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DdA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 。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29.(7分)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⑴由图示得知,1个DNA分子复制出乙、丙2个DNA分子,其方式是 。
⑵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细胞提供 。除了图中所示酶外,丙DNA分子的合成还需要 酶。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 。
⑷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__;在复制完成后,乙、丙分开的时期为 。
⑸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
28.(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 A 组为黑暗条件下马铃薯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B 、 C 、 D 、 E 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 CO2 浓度下,马铃薯吸收( + )或释放(一)速率( 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 数据(mg/h) 组别、条件 |
10℃ |
20℃ |
30℃ |
35℃ |
40℃ |
45℃ |
|
A |
黑暗 |
-5 |
-10 |
-18 |
-34 |
-40 |
-34 |
B |
弱光,CO2浓度为0.03% |
2 |
0 |
-8 |
-24 |
-33 |
-29 |
C |
适当遮荫,CO2浓度为0.03% |
3 |
5 |
0 |
-16 |
-24 |
-24 |
D |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
5 |
8 |
4 |
2 |
0 |
-14 |
E |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
10 |
20 |
40 |
28 |
12 |
0 |
(1)由表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 。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欲使马铃薯光合速率达到最强,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
(3)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
(4)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的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较适宜的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 P 点,限制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 ;乙图 Q 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 ;预计丙图 Q 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 。
27.(7分)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___________,物质E是指 。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 。
(3)组成物质C的共同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个C物质组成b条链,组成某种物质G,该物质G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
(4)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 构成(填字母代号)。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
26.(9分)下表是某同学在做五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内容 |
A |
稀蛋清 |
试剂甲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健那绿染液 |
细胞结构乙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D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实验因变量丙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 |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__。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颜色是_____________。B组实验观察的细胞结构乙是_______。在D组实验中,实验因变量丙是否为“出现砖红色沉淀”?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 KNO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正确的的过程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