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3399  303407  303413  303417  303423  303425  303429  303435  303437  303443  303449  303453  303455  303459  303465  303467  303473  303477  303479  303483  303485  303489  303491  303493  303494  303495  303497  303498  303499  303501  303503  303507  303509  303513  303515  303519  303525  303527  303533  303537  303539  303543  303549  303555  303557  303563  303567  303569  303575  303579  303585  303593  447090 

2.关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方面,考生主要容易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理解句子的表层含意,而忽视了句子在文中内容和形式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复习时,教师应不断强化考生的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并注意以下几点:

试题详情

1.关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方面,考生主要容易只注意到词语的词典义,忽略了词语的语境义。

试题详情

(四)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把……当作……”或“把……看作……”。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也。(《庄子·秋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殤为妄作。(《兰亭集序》)

试题详情

(三)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勾践灭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试题详情

(二)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面迁之。(《屈原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试题详情

(一)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试题详情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动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生,我所欲也。《〈孟子〉二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动词在“其”或“之”之后,作中心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三 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勾践灭吴》)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沛公旦日从百余人来见项王。(《鸿门宴》)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四 形容词的活用

试题详情

(四)名词直接作状语。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表示比喻)

檀板丘积,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表示对待的态度)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处所)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狼》表示方法)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时间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时间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方位名词作状语)

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战》方位名词作状语)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祭十二郎文》方位名词作状语)

二 动词的活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