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3401  303409  303415  303419  303425  303427  303431  303437  303439  303445  303451  303455  303457  303461  303467  303469  303475  303479  303481  303485  303487  303491  303493  303495  303496  303497  303499  303500  303501  303503  303505  303509  303511  303515  303517  303521  303527  303529  303535  303539  303541  303545  303551  303557  303559  303565  303569  303571  303577  303581  303587  303595  447090 

1.  分析文章的标题

上面高考示例中,2001年全国高考卷选文题目为《铜奔马正名》,文中的所有观点都围绕着为“铜奔马正名”而展开,在答题时,抓住题意,进行选择,许多观点是不难理解和把握的(如第17、18题)。

试题详情

1.分析的思维不足,未能整体掌握文章思路,故在归纳与概述时或信息遗漏,或把握不准,或理解欠妥,造成答题错误。

试题详情

10.从全篇看,最后一句中的“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

A. 掐丝、涂料、烧制和打磨

B. 点蓝、烧蓝和打磨

C. 景泰蓝的特殊工艺过程

D. 以上几项都概括得不对

(选自198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解析]

答案为B。A项错在“决定掐丝形式”的“制作方法”不应包括“掐丝”本身;C项太笼统;D项显然错。

这道题考的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在文中概括上文内容的意义。

最后,要掌握一些逻辑学中有关概念的常识。

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一个概念,形成概念就是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概念是词语所表达的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性。概念的内容称为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括有范围称为概念的外延。

掌握概念的内涵,就要了解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下定义,这在高考中也常被直接考到。如2002年全国高考第7题,就是考查的为“沙尘暴”这一概念下定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