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辨析能力。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表现为A项。手工业中丝织业发达而非棉纺织业。商业发达,货币交易取代实物贸易,对外贸易也有长足发展。
15.D解析:租调制的推行使原来那些逃避政府掠夺、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增。
14.A解析:本题可参照课本关于均田制的表述,并结合封建国家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出答案。
1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12.A 解析:汉化政策能够推行,说明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相互影响很深。
11.A解析: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是指他们从游牧转向农业经济,这是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
10.D解析:本题属于否定性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理解。说汉话是有条件的,年满30岁以上可另处理。
9.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旧势力大,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迁都洛阳便于深入的学习汉文化,推行改革。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前期改革作用的全面认识能力。前期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方面,针对的北魏社会矛盾,为解决社会问题而改革,但④得益于后期改革。
7.A 解析:迁都从一开始就遭到鲜卑贵族的激烈反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