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m/s、0.162 m/s、0.204 m/s.试根据以上数据和你求得的E
点速度在10-1-7所给的坐标中,作出v-t图象.要求标明坐标及
其单位,坐标的标度值(即以多少小格为一个单位)大小要取得合适,
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
速度
= m/s2(取两位有效数字).
[例5](2008·江苏·11)某同学利 用如图10-1-8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
(1)若轨道完全光滑,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
2=
(用H、h表示).
H(10-1m)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x2(10-1m2) |
2.62 |
3.89 |
5.20 |
6.53 |
7.78 |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在图10-1-9给
出的坐标纸上作出
x2-h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_____________(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强化练习5](2008·南京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10-1-10(a)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一个摆球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摆到B位置,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应该守恒,即
。直接测量摆球到达B点的速度
比较困难.现让小球在B点处脱离悬线做平抛运动,利用平抛的特性来间接地测出。如图(a)中,悬点正下方P点处放有水平放置炽热的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在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锤线确定出A、B点的投影点N、M重复实验10次(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球的落点痕迹如图(b)所示,图中米尺水平放置,零刻度线与M点对齐.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1、BM的高度h2,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小球的质量为m.
(1)根据图(b)可以确定小球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cm.
(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出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_______________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动量的增加量,
_________
题型3 探究性实验
[例6](2008·广东·16)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0-1-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 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 点,____________;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0-1-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计数点到O的距离x及时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在表I中的相应位置。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_______做正功,____________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10-1-13中的图线(其中
),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________________
表1 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
x / cm |
v / (m·s-1) |
O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3.20 |
0.45 |
C |
|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强化练习6](2008·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联考)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环节(填序号).
(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选用器材。其中他选用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同,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3)在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10一1-14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__________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该实验应该记录的数据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并判断原来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能力提升
2.游标卡尺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强化练习1](2008·南通模拟)如图10一1-2所示游
标卡尺的读数为 .
[例2](2008·海南·13)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10一1-3所示,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
mm.
规律总结
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由可动刻度的O位置判定,要准确到0.01mm,估读数0.001mm,即结果若用mm做单位,则小数后必须保留三位。
[强化练习2](2008·南通模拟)图10一1-4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
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_____mm
题型2 验证性实验
[例3]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次实验,结点的位置必须都拉到同一位置O点,不能随意变动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之间的夹角总为90o,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C.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尽量大些,大小要适当大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误区点拨
本实验结果有明显偏差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如O点位置变动,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不平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不正确(读数时要注意弹簧测力计零刻度的位置)等;另一类是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所产生的,如力的方向的标注,力的图示(平行四边形作图)的不准确等,所以一定要注意有可能产生这偏差的原因,另外,用作图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时,规范的作图,至关重要,要养成平推三角板画平行线的作图习惯。
[强化练习3](2008·威海模拟)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测力计等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A.使用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例4](2008·山东调研)某同学想用平板小车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将左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小车后面接好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设小车质量为M,滑轮另一端悬挂的砝码质量为M他用mg作为小车在运动方向受到的合外力F,用纸带计算出对应的加速度
(1)他这样做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有哪两个因素引起?这两种系统误差分别使小车在运动方向受到的合外力F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怎样尽量减小这种系统误差?
(2)为了验证∝
,应该保持 不变.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得到了5组
和M的数据并填在了下表中.为了用图象法验证关系
∝
,还需要做什么工作?请你继继完成
![]() |
0.98 |
0.80 |
0.66 |
0.58 |
0.50 |
M (kg) |
0.200 |
0.250 |
0.300 |
0.350 |
0.400 |
(3)在做上步实验时,砝码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拓展探究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用为横坐标,加速度
为纵坐标,描绘
图象,而不是描绘
图象?
[强化练习4](2008·佛山模拟)实验室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小木块、长木板、秒表、砝码、弹簧称、直尺,要求同学们用它们来粗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实验中因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彩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即:先保持__________不变,验证物体__________越小加速度越大;再保持__________不变,验证物体越大,加速度越大。
(2)某同学的做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放在小木块上构成一斜面,用小木块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滑轮小车的质量不变,让小车沿不同倾角的斜面由顶端无初速释放,用秒表记录小车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0-1-5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斜面倾角的目的是: .
②用秒表记录小车下滑相同距离(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花的时间,而不是记录下滑相同时间所对应的下滑距离,这做的好处是:
(3)如果要较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则需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记录滑轮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记数点(图10-1-6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
①下表是某同学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的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
线段 |
OA |
OB |
OC |
OD |
OE |
OF |
|
数据(cm) |
… |
… |
… |
… |
… |
… |
|
②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其中打E点时的速度vE是 m
/ s,(取三位有效数字)
③如某同学已求得A、B、C、D四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0.076 m/s、
1.游标卡尺在读数时注意先确定各尺的分度,把数据读成以毫米为单位,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大阳高度。如右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28-30题。
28.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B.12:40
C.11:00 D.10:00
29.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N B.21.5°S
C.45°N D.45°S
应城二中 英才外国语学校 孝昌二中 航天中学 安陆二中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右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图,完成26-27题
26.甲、乙两处的气压状况是
A、甲处高于乙处压 B、甲处低于乙处
C、甲处等于乙处 D、不能确定
27.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压状况,则
A、甲为城市,乙为郊区 B、甲为郊区,乙为城市
C、地面空气由乙移向甲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回答24-25题
24.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是亮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作用 B.散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 .吸收作用
25.读图4,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回答24-25题
24.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是亮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
大气中的一切天气变化过程都离不开大气的运动。请回答22-23题
2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23.图3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图2中,ACB为晨昏线。据图回答20-21题。
20.飞机从A地点飞往B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从A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飞到B地点
B.从A地点出发沿ACB飞到B地点
C.从A地点出发沿ADB飞到B地点
D.从A地点出发沿经线向北飞到北极点,
再沿B地点所在经线向南飞到B地点
21.若图2中A地点正当日出,此时刻国际标准时间是:
A.3时 B.21时 C.9时 D.15时
19.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正确叙述有
①地球上有大气,其它行星上没有
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
③地球上的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
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