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4312  304320  304326  304330  304336  304338  304342  304348  304350  304356  304362  304366  304368  304372  304378  304380  304386  304390  304392  304396  304398  304402  304404  304406  304407  304408  304410  304411  304412  304414  304416  304420  304422  304426  304428  304432  304438  304440  304446  304450  304452  304456  304462  304468  304470  304476  304480  304482  304488  304492  304498  304506  447090 

(五)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1929年,马丁·路德·金,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2、字音字义

(1)字音

磐(pán)石   匿(nì)迹   缔(dì)造   赎(shú)罪   瞭(liào)望  骇(hài)人听闻

义愤填膺(yīng) 心急如焚(fén)  镣(liào)铐束缚(fù)   无济(jì)于事   蜕(tuì)变

(2)词语积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

3、形似字

(1)①赎(shú):立功赎罪  ②椟(dú):买椟还珠   ③牍(dú):连篇累牍

④犊(dú):舐犊情深   ⑤黩(dú):穷兵黩武   ⑥渎(dú):亵渎

(2)①瞭(liào):瞭望    ②缭(liáo):缭乱    ③撩(liáo): 撩拨

④燎(liáo):燎原    ⑤嘹(liáo):嘹亮    ⑥镣(liào):镣铐

⑦潦(liáo):潦草

(3)①诞(dàn):诞生    ②蜒(yán):蜿蜒    ③涎(xián):垂涎

(4)①鹰(yīng):鹰犬    ②膺(yīng):荣膺    ③赝(yàn):赝品

(5)①缔(dì):缔造     ②谛(dì):真谛     ③蒂(dì):烟蒂

(6)①骇(hài):骇人听闻  ②赅(gāi):言简意赅  ③垓(gāi):垓下

4、近义词辨析

(1)独立:①指单独站立。如:青松独立于山巅。②不依靠他人。如:独立思考。③军队、政权自主

独力:指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独力经营。

(2)庄严;侧重于威严不可侵犯。既可用于人的态度、表情、动作,也可用于环境、气氛等。

庄重:侧重于端庄持重。只能用于人。

(3)束缚:侧重使受到严重的不应有的限制。“束缚”成都比“约束”重,是贬义词。反义词是“解放”

约束:侧重使受到应有的或不应有的限制。也可用于贬义,如约束太多。反义词是“放任”。

(4)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5)休戚相关:休,欢乐。戚,忧愁。指彼此间祸福关联,多指人或阶层、团体之间。

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

试题详情

(四)重点难点探究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试加以概括。

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2、概括作者为什么要实现梦想的原因和目的。(60字内)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4、《我有一个梦想》是怎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什么效果?

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0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试题详情

(三)精彩语段赏析

1、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句话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2、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这几段话,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用一串排比句强化了演讲的独特效果,增强了演讲的鼓动性和形象性。

这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

试题详情

这篇演讲辞通过陈述黑人权利的历史和现状,号召黑人同胞用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坚持战斗,不要绝望,斗争一定要彻底,那么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就能早日到来,自由与平等就能在美国的各个角落得到实现,这样,黑人同胞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权利。

试题详情

(二)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说文题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平等权利发表了这篇著名演讲。这篇演说蕴涵了作者奔涌的激情,它以磅礴的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2.明了背景

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南部一名黑人妇女因拒绝让座而被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3.梳理结构

试题详情

(一)、复习目标

1.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尤其是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作者的和平斗争主张,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奋斗的伟大献身精神。

试题详情

(五)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字音字义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lì)]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              [商榷(què)]商讨。

3、形似字

(1)①肄(yì):学习,如“肄业”。     ②肆(sì):不顾一切,如“放肆”。

(2)①砥(dǐ):细的磨刀石,如“砥石”。  ②抵(dǐ):抵消,如“相抵”。

③低(dī):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如“低空”。④柢(dǐ):树根,如“根深柢固”。

(3)①裨(bì):益处,如“裨益”。   ②俾(bǐ):使,如“俾众周知”。

③婢(bì):婢女,如“奴婢”。   ④髀(bì):大腿,如“抚髀长叹”。

4、古今异义

(1)今人肄业专门学校(肄业:这里是就学的意思;今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句意:现在人们在专门学校里学习。)

(2)教员之教授(教授:教授知识;今指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

5、近义词辨析

(1)①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如造诣很高。

②水平:A.、跟水面平行的,如水平方向。B、在生产、生活、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技术、业务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如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③水准:A、地球各部分的水平面。B、水平。

三者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文化方面达到的程度。“造诣”,专指某门学科或某门艺术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可以用“深”、“高”等词语搭配。“水平”,词义范围较大,使用频率较高,一般不与“深”搭配。“水准”与“水平”有时可以通用,但使用频率较低,尤其在口语运用中。

(2)①商榷:商讨。如,这个问题尚待商榷。    ②商量:交换意见。如,遇事要多和群众商量。

③商讨: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如,会议商讨了两国经济合作问题。

三者都有交换意见的意思。“商榷”,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使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如,一般不说“共同商榷国家大事”。“商量”,使用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商讨”使用频率次于“商量”,可以带宾语。

(3)①会晤:会面;会见。如,两国领导人会晤。   ②会见:跟别人相见。如,会见亲友。

③会面:见面,彼此对面相见。如,跟这个老同学多年没会面了。

三者都有见面的意思。“会晤”,词义范围较小,就较庄重的场合,具有较高地位和一定身份的人而言。“会见”,词义范围大,既适合一般场合,也适合庄重场合。“会面”,一般不带宾语。

试题详情

(四)重点难点探究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2、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对学生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何?当时北大的状况怎样?(找出相关语句)

例如:“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人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从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和北大状况,北大校长蔡元培首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点要求。

试题详情

(四)精彩语段赏析

1、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通过与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的对比,指出大学的根本目的是“研究高深学问”。本句点明了蔡元培坚持的大学教育宗旨。

2、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本句体现了蔡元培不畏惧流言蜚语,身正不怕影歪,清者自清的高贵品质。

3、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针对当时北大校园中存在的弊端:“德之不修”,流于污世,不以身作则;学生苦读书本,不知娱乐,提出有益的建议。本句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观念--注重修德,修身,使索然寡味的学习趣味化,激起人们的求知欲望。

试题详情

4.感悟主旨

作者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发表了这一演说,向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为北大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奠定了基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