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4431  304439  304445  304449  304455  304457  304461  304467  304469  304475  304481  304485  304487  304491  304497  304499  304505  304509  304511  304515  304517  304521  304523  304525  304526  304527  304529  304530  304531  304533  304535  304539  304541  304545  304547  304551  304557  304559  304565  304569  304571  304575  304581  304587  304589  304595  304599  304601  304607  304611  304617  304625  447090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试题详情

17.(1) 甲处: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人;乙处: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水量较大。 (2)  洪涝原因:①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②上游河段支流多,向下游甲河段排泄的水量大③甲位于平原地区,河道落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缺少调节径流的湖泊,特别是南岸。减少洪灾的措施:①加固堤坝;②为河道进行裁弯取直;③建设分洪区和滞洪区;④增强防灾意识,建立健全防洪预警系统设施及防灾物资准备;⑤加强与上游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共同做好防洪工作。  (3) A地是洼地地形。在洪涝发生时,可作为分洪、滞洪区。

试题详情

17.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为1:200000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2) 假设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试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原因,

并提出甲地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3) 判断图中A区的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第三节答案:

1-5CADCA 6-10BCCBB 11-15CDBBD 16.(1)三地中,年平均气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年溶蚀率越大。(2)如右图: (3)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地下的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会促进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试题详情

15.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试题详情

14.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试题详情

13.若该地地下水位上升最可能导致: 

A.河水倒灌     B.土壤盐渍化  

C.洪涝灾害     D.农作物高产

读图2,回答14-15题

试题详情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流向与等水位线的关系是斜交  

B.B处潜水的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流

C.C处有固定的潜水位         

D.A处地下水流速小于D处

试题详情

11.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变质岩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试题详情

10.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